简介: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写~
Tarzan
从等G9到现在,有些个人初步感受: 一、关于品牌力 由于前期小鹏汽车价格矛定心理,导致品牌力提升注定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出一款高性价比或其他某种引领业界的爆品,类似手机早年小米或华为mate7。 从G9反响看,起不到这个作用。 二、关于产品定位 小鹏产品定位不清,感觉什么消费群体都想覆 盖,没有稳住一个消费群体基本盘(例如手机小米定位年轻人,华为mate定位商务),可能资本方压力,感觉急于拓展。 G9定位不清,想覆盖人群太多。 三、老百姓的关注 30多万以上的车,老百姓更关注安全、空间、细节配置,可以不用,不能没有。 G9豪华感欠佳,缺许多细节配置,后排空间有限,很不讨巧。 四、关于产品 如果你自己引以为傲的东西,类似智能科技等请标配,请在你认为最重要的车型上首发,且给予勇于尝试的用户以优惠。 如果是炫耀、个性化的东西请选配,例如轮毂、内饰、配色等。 不要让消费者觉得你的配置和定价方案过于精明,至少明面上不要。 激光雷达没有G9首发,只有音乐座舱标配让人遗憾,其他重点宣传的点都得加钱,总体感觉定价过于精明(跃然于纸面),让消费者感不到实惠,作为一款爆品打造的车有些小气。 五、关于宣传 由于产品的定位不清,导致小鹏的宣传定位不清,过多宣传某一个点,没有层次感,过于凌乱,没有服务小鹏汽车整体定位,并且让人感觉许多都是华而不实,小鹏营销费用高估计也与此有关。 G9宣传片总体感觉就是花里胡哨,其中夹杂大量外国人,浓浓翻译腔,没有服务于小鹏汽车整天定位,一会儿豪华,一会儿科技,一会儿家庭,一会儿运动,很乱。 特别是G9发布会,选在工作日,一下午做饭、钓鱼、音乐会、做模型等等很奇怪,意图不清。发布会上感觉全程录播,莫名其妙对标保时捷,重点强调的东西都要加钱选配,其他标配的安全、科技等基本配置说的太少。 六、关于成本和利润 加强产品链和供应链管理是压缩成本的关键,利润是有爆品后,才逐步增加的,欲速则不达。财务报表过高营销费用占比给消费者观感不好,而研发费用占比高则相反。当然投资者希望看到高利润指标。 七、最后 个人的一点感受,不一定全面,也不一定完全客观,但由衷希望小鹏越来越好,脚踏实地引领中国汽车智能科技前进。
顺心前行
首先声明的是,我不是在给小鹏站台,虽然我是650max的锁单准车主,同时也是G3和P7双料车主,我会很公平公正的说一下优缺点,包括产品和品牌。 我觉得毫不夸张的说,G9这款产品是同时代,同价位至少领先了1-2代的产品,先别急着开骂,慢慢听我说,但恰恰是这一点,也是小鹏致命的弱点。 小鹏典型的一个理工男,研究的先进的东西太多,想着大家对这个东西肯定买账感兴趣,说难听点就是“我觉得你需要什么”,但是以现在消费者的认知,绝大多数很难理解,而且很多消费者的需求不是这些。 小鹏品牌的产品,目前搭配的很多先进的东西,确实是智能车的发展方向, 比如,智能语音对话,三四年前反对声很大,但是现在基本上所有的汽车都在往这个方向发展,智能语音对话到目前为止,基本上没有品牌能超过P7,但现在又上来一个G9,比P7又领先了一个时代; 再比如800伏高压充电,其他品牌一年或两年后肯定也会跟进,因为这是大的方向,国家也已发布相关的文件,但市场反应的普遍声音是这个没用,因为充电桩达不到那么高,说到这就要说一说,小鹏的营销真烂,只说了个先进的电器架构使续航增加7%,充电5分钟,130公里和210公里,大家有概念吗?没概念,不理解的东西大家肯定是不认可的。先不说4C的碳化硅电池平台,就是目前3C的也比目前电车充电速度至少快一倍。很简单,市面上的充电桩大部分是120kw和180W的,但是基本所有的车需求仅仅是100kw以内,这就意味着不管什么桩,只要插到G9上,根本吃不饱,也就是说我可以满功率充电,上来我就是120,180,300的满功率充电,你始终就是80,100的,怎么跟我比? 还有就是放电,这点往往被忽略,我同样是800,输出同样的功率,我电流可以小一半,因为功率等于电压乘以电流,那就意味着我的电损耗可以更小,因为损耗的能量等于电阻乘以电流的平方,我的能耗小了,是不是续航就更扎实了? 再说5D音乐座舱,对于我这种没有什么音乐脓包的人来说,我曾经认为真是可有可无,有响儿就行。但是长时间开车,这个真的确实很重要,可以影响一个人的状态,简单的试驾是体验现不出来重要性,但是一旦买了这个车,音响这个确实很重要,而且从P7开始,小鹏就是支持拆音响,看品牌的。 然后就是很牛逼的ngp和XNGP ,当年也是众多反对声音,但现在大家都在追赶,基本无出其右者。 还有双腔空悬,我还没有深度试驾,同价位车都是单腔,所以没有权利发表意见,但是各大媒体评价很好,我试完之后才会去签合同,所以我现在只是锁单。同样是空悬,有单腔双腔三腔,而且不管多少腔都有369等,更多的人关心的是有没有,而不是好不好,还有就是悬架调教,至关重要。 消费者需要的是什么?消费者目前的认知是什么?车要够大,要有空悬,要有彩电,要有冰箱,至于是什么品牌的,从哪采购的,质量怎么样?大家不关心。 理想和蔚来的创始人是做汽车之家和易车大数据平台的,他们把消费者的需求研究的非常透彻,这一点不得不服。 小鹏你要不走寻常路,就像特斯拉一样,没人拦着,但是需要考虑,必须先生存,一个企业如果想一直生存,只要能不断的满足别人的需求就没问题。 我觉得是时候再做一些调整了。小鹏的这些过于先进的东西是优点也是致命的缺点,想做引领者确实很难,就像当年的特斯拉两次差点倒闭,何小鹏说要做“正确但困难的事情”,我认同,但是首先要存活。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把5D音乐座舱改成选配,价格相当于下调2万,同时把空弦选配加上,整体价格不用变动,我觉得这是最快最好的方法,当然,即使不变我也会买,只是从小鹏品牌的角度来考虑,至于怎样协调和背后资本的沟通,这就不是我能涉及到的了,后续产品希望也重视这一点。 基本诉求要标配,领先时代的配置改选配,这目前是我所能想到的居中的办法吧!! 还有一点就是消费者在选车的时候弄清楚自己的需求,不要老是被别有用心者故意带偏,要记住一句话,买车是买自己喜欢的,不是买别人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