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汉EV车主·车龄2年
简介:大众朗逸+比亚迪汉车主,爱好看书,下棋,运动,摄影,旅游,电影
辉辉dd01
从2022年8月初正式使用到现在已经两年了。简要介绍一下比亚迪汉EV使用情况和感受。 一.汉EV使用概况。 (一)充电时间。家用桩慢充20%~100%,约需要10~12个小时,视电压而定。两年共充110次,家充100次,商桩快充10次(20%~90%约30~50分钟)。 (二)续航及电费支出。夏季续航550~630公里,冬季500~580公里。两年行驶36688公里,充电5958度,电费2730元,百公里电耗16.24度,电费7.44元。车机显示电耗12.7度,差异可能与充电损耗以及测算口径有关。单月电费最高202元,最低42元,月/年均114/1365元,比之前油车800~1000/月节省很多。2023年6月办理了峰谷电变更,在家充电单价从0.54元降至0.41元。两年充电110次,平均每次充电59%,以零电量基准相当于满充65次。从行驶里程和满充次数测算,驾驶汉EV续航约567公里。考虑电池安全性,没有尝试过9%以下电量完整续航里程。 (三)驾驶习惯。城区行驶约三万公里,时速30~70公里,百公里电耗9~13度,高速路行驶约七千公里,电耗13~20度,我驾驶汉EV电耗低于大多数人(APP显示超过99%)均值,个人感觉中低匀速驾驶有助节电,急加速、急转弯更耗电。 (四)动力表现。动力表现还算可以,偶尔急加速也能及时爆发出动力。基于安全及驾驶习惯,平时不太喜欢急加速,日常对动力不苛求。 (五)智能化。比亚迪汉大部分智能化配置,都尝试使用过。车机总体流畅,语音识别也可以。 二.综合评价。 与汉EV相伴两年来,从充电到驾驶,从保养到维修,总体满意度九十分以上。不满意和扣分点主要是: (一)个别智能化功能(预测紧急制动系统的自动紧急制动功能)有缺陷,两年里共发生八九次误识别,如在低速行驶时突然自动刹车,让人小有惊吓。 (二)后备箱偏小,日常够用。外出旅游,两三个人带上行李稍微显挤,如四五个人很难摆放。置物空间设计有待优化。如缺少抽纸摆放位置。 (三)车载网络偶有失灵,有十几天出现与手机连接不上(同时充电数据丢失)的情形。 (四)自动泊车功能不够智能方便,也不精准。
从2022年8月初正式使用到现在已经两年了。简要介绍一下比亚迪汉EV使用情况和感受。 一.汉EV使用概况。 (一)充电时间。家用桩慢充20%~100%,约需要10~12个小时,视电压而定。两年共充110次,家充100次,商桩快充10次(20%~90%约30~50分钟)。 (二)续航及电费支出。夏季续航550~630公里,冬季500~580公里。两年行驶36688公里,充电5958度,电费2730元,百公里电耗16.24度,电费7.44元。车机显示电耗12.6度,差异可能与充电损耗以及测算口径有关。单月电费最高202元,最低42元,月/年均114/1365元,比之前油车800~1000/月节省很多。2023年6月办理了峰谷电变更,在家充电单价从0.54元降至0.4元。两年充电110次,平均每次充电59%,以零电量基准相当于满充65次。从行驶里程和满充次数测算,我驾驶汉EV续航约567公里。考虑电池安全性,没有尝试过9%以下电量完整续航里程。 (三)驾驶习惯。城区行驶约三万公里,时速30~70公里,百公里电耗9~13度,高速路行驶约七千公里,电耗13~20度,我驾驶汉EV电耗低于大多数人(APP显示超过99%)均值,个人感觉中低匀速驾驶有助节电,急加速、急转弯更耗电。 (四)空间表现。可以打90分以上。试驾时发现后座中间座位稍有顶头(1米7以下可以忽略),其他座椅位置比较宽敞。舒适度不错。 (五)安全与舒适性。安全带使用正常。一小部分非常见仪表故障警示灯需翻看用户手册才能够加深印象。备用钥匙不能轻易放在后备箱或留在车里(后备箱在人离开之后会自动打开)。驾驶与乘坐舒适性不错,最大优点是行驶安静,正副驾座椅调校方便。路过颠簸路段时悬架滤震效果不错,没有出现明显的异响或者噪音大的情况。车载丹拿音响效果比之前的燃油车好太多,让人相当满意。冬夏天使用座椅加热或座椅通风让人感觉特别舒服。 (六)动力表现。动力表现还算可以,偶尔急加速也能及时爆发出动力。基于安全及驾驶习惯,平时不太喜欢急加速,日常对动力不苛求。 (七)智能化。比亚迪汉大部分智能化配置,都尝试使用过。车机总体流畅,语音识别也可以。 (八)车价及主要支出。提车价格28.75万,服务费0.1万,三次保险0.76/0.52/0.41万,保养2次加补漆补胎0.18万,加装电池下护板0.15万。加上电费0.27万(不含停车洗车)共31.14万元。 二.综合评价。 与汉EV相伴两年来,从充电到驾驶,从保养到维修,总体满意度九十分以上。不满意和扣分点主要是: (一)个别智能化功能(预测紧急制动系统的自动紧急制动功能)有缺陷,两年里共发生八九次误识别,如在低速行驶时突然自动刹车,让人小有惊吓。 (二)后备箱偏小,日常够用。外出旅游,两三个人带上行李稍微显挤,如四五个人很难摆放。置物空间设计有待优化。如缺少抽纸摆放位置。 (三)车载网络偶有失灵,有十几天出现与手机连接不上(同时充电数据丢失)的情形。 (四)自动泊车功能不够方便,也不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