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写~
冬兔725
装饰说可以保护发动机。发动机铝的材质软。我说这款外壳铁的。然后她就不说了去店里问其它人确认发动机材质。她要二百, 看了铁板厚度犹豫了,自己淘宝可以自装不。
等了几个月,终于在2021年最后一天下班前定车。说一说选车过程吧。因为缺心从年初推到年尾,由长安35,改变主意到GS3。主要是因为软件系统这块,对影音系统和装饰不大注重。更看中6AT和没有远控和网联这块(本人对数据安全比较反感)。因为疫情只电话问了几家4s店。报价太虚,不到店谈根本没意义。当你表示不一定提车时。他们也报价模糊。实际谈价是本着拿车带着心理底价去谈的。这才给了报价表。但之前做功课少,列了单子也不懂。只听人家一说优惠多少。直到按自己心理价位定了一家,才发现坑在发票与赠送服务上。送了数字钥匙和车膜脚垫。另加299元送3次保养(不包含工时费)。 1月1日到车,然后办手续,今天去上牌。4s店帮上牌,就在店旁边。但需要本人到。检车,办手续(文件4S店专人己备好),选号,出牌,拿证。一条龙很方便。 上牌前,赠品还未加装,说加了不过检。等办好,去问4s店加装。说要去装饰店,然后让4s的人帮开去,贴膜要预约,脚垫没有。 pS。正好遇见个一起去上牌后做装饰的。装饰店说服他加钱换了其它玻璃膜。加了车箱垫与底盘装甲,300元。行车记录仪600。又为店贡献千元。 我自己买的记录仪让他们装了下收个工时费。没法当天贴膜,没脚垫。白跑一趟。有一种交钱后就被忽略的感觉。说好的可以送车到家,因人家要接客户,自己去加油慢慢开回。 突然感觉赠的不那么香了。还是只谈车价更好,其它绑定4s店都是套。 谈车价,谈税。这是最大的利润点。销售会以指导价计算税给你看,再减优惠价。而发票价是优惠价开的。这就税价有变。再有可能会问你是否低开。这增值税13点与购置税10点又有变动。这也是一些店不愿卖裸车。买了车才理解网上的价格为什么差距那么大。 做为一次没动过车的"老司机",上牌是4s店的给开过去排队的,之后自己开,在那让检车员指点了下,没人代开车,没请代驾,一个人几十公里国道,开回家,感觉挺好上手的。赠送的数字钥匙可以手机启动车子,可以无钥匙开车了。其它功能未用待开发。 价格, 车子指导价优惠7000。赠数字钥匙标价1900。车原厂玻璃膜,脚垫。 三次保养App自己加299购买不含工时费120(还未下单犹豫中)分开算大概一次保养250,不知道合适不。 车子大小。我感觉空间合适,这个别听别人的,自己感受好就行,每个人的关注不同。 在验车时正面看车不显小,从后面看感觉小点,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的感觉。后脸尾灯,下面那个灯像吐舌头嘲笑别人。不好看。其它感觉还行, 第一次加油200,30L。看开多少吧。 三大件暂不评。 12月28日的生产日期,车内味还很大。不知道多久散去。空调制热挺快的。座椅加热还没试。先写到这 愿每个人的期待与等待都如愿。愿每一条行进的路都坦途平安。
经过了一年的选车,从选车开始先定好了预算不超十米。然后看了长安,吉利,传祺,定下了选车重点,自己是工科的更看重稳定性。而对电子的娱乐不在乎,看了很多人也是在长安35,cS3中选择难以选择。35关注了很久也准备要提时,却因为缺芯没车还涨价。然后扩大备选车型。对GS3进入选择。在各家无车时,有价无车心理也是不安的。但没有做加价提车。12月各店陆续到车。这一年也结束了。感觉价格会有些松动吧。在最后一天跑了市里几家,价格都讲到九六,而自己定的目标不超五。对于加装也不强求,价格为线。犹豫了好久定车,第二天车到。在票上做些妥协。全款落地九五。送的不多只有脚垫,玻璃贴膜,数字钥匙。办手续时见到老同学,才发现是这店高层。也没多说加了几次保养。毕竞协议签了,也不好让讲价了。人家给一句话也算给面子了。 选车,大与小,装饰简与优。我认为看自己的需求,别人不会懂你的习惯与处境。 不论价高低,在自己心里适应范围就行, 车还未上牌,没开过。等练练手再评。祝在选车路上的同仁。守住心。毕竟每一分都是汗水。守好方向,你看重的方面才是适合你的。新的一年了,大家一路顺行,大道平安。
当芯片短缺愈演愈烈。各家车企争抢。一盘散沙,被世界宰割,又要割国人的毛。高价抢了芯片,依然无法让各方满意。在各项成本增加下,出现的是物价通胀。会否出现汽车市场崩盘。汽车企业倒下比房地产影响更小。
提问车友们GS3劲享与35p1.4T豪华,哪个好些。水军让道 正在选车。感觉35p机车加的电子产品多些,但对机控外软件系统稳定性不自信。车子加了更多屏,收音机取消,只能联网电台,也是流量。 GS3。认可AT变速稳定性。但内饰与35比配制差距大点。但看大家说价虚高,生绣也犹豫了。如果选GS3劲享版全款落什么价合适
从打算买车开始,转眼半年过去了,因为预算和需求从合资的轿车回到国产sUv。等来了新车换代,等一来了芯片危机。看着几款宣传的车,附件备置上去了,价格也上去了,理智下却发现增加的功能却劝退了购买的欲望。少了基础的一些无线功能,增加的智能功能与娱乐服务却需要时实联网。如果信好不好连车子的功能都要打折了。控制系统更像把手动换成了手机。手机软件不断升级两年就不得不换了,汽车软件控制系统呢?会不会两年后死机成常态。这是最大危险吧。 当宣传那么高大,从自己外行的眼里却看不到他们安全的价值所在。不要向消费者摆爱国牌,不要向客户讲你的历史资格。再花哨的装饰不提升品质留给客户的只剩远离与疑问。
从去年开始选车,到今天却更迷茫了,一个摘安全的对安全稳定性是敏感的,面对汽车更多的结合自动化与软件联网。丰富的功能让人迷乱。一个开车的人面对大屏,各功能软件是在错误宣传开车可分心么?大屏要真是服务不应是装在后座使用。再有车联网系统可在线升级,这意味着你的控制系统已经无法尽在你掌控了。不断更新,系统内存会不会像手机一样两三年就变缓荡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