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仁爱钢笔kM头像仁爱钢笔kM头像

    仁爱钢笔kM

    简介: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写~

    146粉丝7关注70获赞关注
    掌上车志图1掌上车志图1
    掌上车志图2掌上车志图2
    掌上车志图3掌上车志图3
    掌上车志图4掌上车志图4
    掌上车志图5掌上车志图5
    掌上车志图6掌上车志图6
    掌上车志图7掌上车志图7
    掌上车志图8掌上车志图8
    掌上车志图9掌上车志图9

    大众(奥迪)EA888发动机烧机油之谜 2006年,大众汽车新直列四缸涡轮发动机EA888上市、并根据各种车型分别搭配湿式、干式双离合变速箱和6AT(斯柯达)在全球销售,该款发动机排量有1.8和2.0两款,缸径都是82.5mm,活塞行程分别为84.1mm和92.8mm,主要集缸内直喷、涡轮增压、进气门正时可调、链条正时、变量机油泵等一系列技术于一身,最早从2006 年从一汽迈腾B6开始、2007年斯柯达品牌的明锐,2009年昊锐、速腾、奥迪A5、A4L,2010年上海大众途观、上海大众帕萨特、大众CC、一汽大众高尔夫GTI、奥迪Q5都相继使用EA888发动机,2011迈腾B7、奥迪TT,2012年后奥迪A6L、2013年奥迪Q3等,期间二代EA888发动机增加了排气门行程可调功能,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输出比大众旗下的EA888系列要大。可以说EA888发动机通用性相当强大,涵盖大众集团的近30多款车型,在中国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发动机了。至14年改进的第三代EA888换代,经10年多的市场洗礼,这款大众引以为傲、给大众集团带来无数荣誉和利润的发动机现在却落得了渗、漏、烧机油的代名词,几乎所有的一、二代EA888发动机都难逃这个厄运,还伴有无数发动机顶缸的案例,这也是所有正时链条结构发动机中所没有的。为什么说这么呢?细心的车友只要打开该发动机的引擎饰盖,就会发现发动机缸盖上几乎都有机油渗漏的情况,具体是气缸罩上面的加工或检查孔堵头处、气缸盖与缸头的结合缝处、正时凸轮罩盖密封垫处、正时凸轮传感器垫、涡轮压气机出口接头、中冷器及其进气总管,这些问题的原因除原厂油气分离器的功能出现了不正常外,EA888发动机的密封材料和零件设计也存在着问题,可以说只要开上2-5万公里就很难找出一台不渗、不漏机油的EA888,10万公里后烧机油的EA888占大部分了。 为什么这款名声显赫的发动机会是这么一种结果呢?分离器的原因又具体在哪里?我们对原厂分离器进行了详细的解剖,发现了主要问题出在油气分离器设计上,几乎所有被检查的分离器通往歧管和涡轮压气机的二个废气管都存在着液态机油,且这些情况都是从新车行驶时就发生了,那些超标的机油最终都是经进气管最后到达气缸参加了与汽油的混合燃烧,产生的不正常积碳堵塞了活塞的油环回油孔。我们并对发动机曲轴箱的压力进行了的检测,发现发动机在中大工况时曲轴箱有一定的正压,根本不符合 GB/T18297-2001《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中发动机在万有特性中曲轴箱压力在-0.075-0bar的标准! 众所周知,所有汽车发动机都有一套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其功能是把发动机做功时漏入曲轴箱的废气引入气缸做二次燃烧,因为发动机的曲轴箱是个封闭空间,不断的废气窜入曲轴箱,其一会使曲轴箱的压力不断增加、并造成发动机各密封面渗漏,所以发动机工作中的曲轴箱内是不允许有大于外界的压力,这个在有关发动机强制通风设计的行业标准中有说明的( GB/T18297-2001《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其二废气中含有可燃性的燃油气、水蒸气等会使曲轴箱的机油变质稀化,所以要把窜入曲轴箱的废气置换出来,以符合既环保又节能的要求,为防止运转中飞溅的机油一起被带入气缸,通风系统必须对机油和废气进行分离,油气分离器就是负责这项工作! 从原理上看,这款发动机的油气分离器设计看似很复杂(5套阀组)、也貌似很完美,但由于这个产品制造的要求很高,生产中技术和工艺要求根本达不到设计师在设计室时的那种理想状态,所以实际使用它的效果远达不到行业标准,一个是机油与废气的分离效果不达标、还有一个中高负荷曲轴箱有压力!有不少人觉得大众这么大一个车企连一个油气分离器做不好?还专门出帖解释,什么德系车发动机温度高、扭矩大、缸套的网纹深,所以机油消耗大是正常的,换来的是发动机寿命更长,,,,,,也有很多大众车友觉得不就是机油消耗大一点么?谁加不起这点机油?但你想到5-10万公里以后你的发动机将会是什么状态呢?因为不断的机油通过两个废气管进入气缸参加与汽油一起燃烧,除了会在活塞顶、环槽等部位产生积碳,更主要是油环的回油孔也会让积碳彻底堵死。做过发动机修理行业的都知道,一旦油环回油孔堵死,那么这个油环就等于是第三个气环了,而失去了油环应有的刮油功能,缸套表面润滑后的一部分机油在活塞高速运动由三个活塞环不断的泵吸作用下进入燃烧室,这样,机油的消耗将会恶性循环,乃至都有5000公里消耗3、5升机油了!

    汽车123的一些事图1汽车123的一些事图1
    汽车123的一些事图2汽车123的一些事图2
    汽车123的一些事图3汽车123的一些事图3
    汽车123的一些事图4汽车123的一些事图4
    汽车123的一些事图5汽车123的一些事图5
    2020-03-20

    #我喜爱的国产车国产车奇瑞、长安、吉利、荣威,哪个好一些?看完就明白了! 车主一: 别说是资助品牌了,就算是合资品牌甚至是奢侈品牌都不存在完美--------既然不是完美,那么您问的好一些是什么好?是某款车型好?还是某项技术好?还是价格好? 以目前自主品牌,有个非常独特且客观的观察方式,就是观察自主品牌的轿车销量-------盖因为轿车不像SUV,没有依托热潮而大起大落,是很难弯道超车的项目。 下面我们看两个销量数据,一个是SUV排行榜,一个是轿车排行榜。如上图,自主品牌在SUV上似乎全面压制合资品牌,如哈弗H6、博越、荣威、缤越等纷纷上版,但大家需要注意了,SUV的销量数据并不意味着整体水平,换而言之,自主品牌SUV的销量在于车型本身自带的多功能性以及性价比上。 而轿车就不同了,自主品牌的性价比在轿车上似乎并不占优,因为车主们对于轿车的整体要求要远远大于SUV,这点能理解把?用个不贴切的例子,SUV在于营销,而轿车系则在于实力。因此,轿车销量榜的水分更少。 从SUV层面上而言,合资品牌的低价SUV很少,竞争压力不大; 从轿车层面而言,同价位中,卡罗拉、朗逸等车型的影响力根深蒂固;而价格上提到帕萨特、雅阁等车型又并非自主品牌的主力区域,因此,自主品牌的轿车系但凡能爬上排行榜的,都是非常出挑的,是稍微抗衡合资品牌的车型。 那么结论很明显了: 从SUV上来看奇瑞、长安、吉利、荣威水平差不多,各家都有上榜的车型,但销量的好坏不意味着谁更好,可能营销也有关系、 从轿车层面上看,在奇瑞、长安、吉利、荣威等品牌中只有吉列帝豪能稍微出挑,如果选轿车系,显然是吉利更好一些。 最后,自主品牌谈技术高低都是很蛋疼的事儿------主机厂可以用自主研发当营销噱头,但诸位车主自己对比,咱们的自主研发能放到国际台面上来谈吗? 车主二: 我开的是国产车 感觉国产车做的真的是比较好了,就像以前手机业别人都想买苹果,现在都喜欢华为一样,现在买车我觉得也可以首选国产,我开的是吉利博越,目前8600公里,夏季开空调的话,油耗会稍微多一点,不开空调可以降一个点。基本是市区,上下班二十多公里,其中有7公里的高架,毕竟是1.7吨的车,油耗正常,相信有车一族对油耗不算特别在意,所以买车时如果是家用油耗只要不高的离谱,我认为可以把油耗这个因素往后放一放,不要让油耗左右了你对一款车的看法(个人意见,仅供参考)。外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喜欢就好。 最喜欢内饰,大气,干净,有档次,味道很小,开了一周感觉味道变淡了很多,根本就不需要特意除味。 手感材质:真皮方向盘很好,但有点光,对于喜欢单手打方向的朋友需要买个套套, 仪表中控:仪表盘科技感满满,内容也很丰富,要掌握全部细节,需要好好读读用户手册。这个价位能达到这样的配置,性价比没的说,厉害。 试驾过gs4, rx5,前者外观很喜欢,但不喜欢驾驶感受,主要是顿挫和启动乏力,后者不喜欢他的悬挂,感觉太硬,路感明显,车内噪音抑制不太理想,去西物试驾博越后感觉开着很顺手,一下就喜欢了,就选他了,虽然油耗高点,瑕不掩瑜,博越的各项配置在同级里真的难寻对手。内饰用料十足,大面积的搪塑材料,手经常触碰的地方基本都是软的,大赞!细节处理很到位,中国回纹是无处不在啊,特别是行车记录仪的预留接口,给我这种不喜欢明线,又不喜欢破原车线的人带了很大的便里,静音效果棒棒的,大赞!行驶感很好,对路的过滤很到位,操作完全有信心,车子的行驶轨迹能完全按照驾驶人的意图前进,走颠簸的路也不会感觉车子会失控,完完全全的掌握在自己手中; 坐姿很高,165CM的身高完全不用担心头部空间,视野开阔,开车完全不想轿车那样靠感觉了;座椅包裹性很强,很适合跑长途,乘客的舒适性也很赞,后排基本全平,再也不担心后排中间乘客的脚没有地方放了;驾驶空间和乘坐空间都很不错,在主流级别,坐了车的人都赞不绝口;新车的味道很小,同事都惊叹了,比某些合资车超越太多了,大赞!车开起来很轻便,方向盘很有指向感,完全不像是在开这么大、这么重的一部SUV;档位清晰,有吸入感,档位的行程也比较合适,不会觉得别扭;离合适中,适应一段时间能完全将其掌握,刹车有信心,很线性,不会觉得那么突兀;横向空间属于主流级别,纵向空间很满意,不会感觉到压抑。乘坐空间:身高170CM,座椅调到最高,头部空间很充裕;后排空间比较满意,三个大人坐着不显拥挤,后排基本是全平的,对坐在后排中间的人是一个不小的惊喜,长途再也不怕脚受累了。 但是买车嘛,最主要的还是要买自己喜欢的,建议多试驾几款车最后你就会知道自己要哪一款。

    2020-03-09
    丨双持旋风AK丨图1丨双持旋风AK丨图1
    丨双持旋风AK丨图2丨双持旋风AK丨图2
    丨双持旋风AK丨图3丨双持旋风AK丨图3
    丨双持旋风AK丨图4丨双持旋风AK丨图4
    2020-02-20

    19年9月入手T5智逸到现在跑了10000多公里,日常武汉二环内代步,期间跑了武汉到陕西,武汉到福建往返的长途。 T5动力足够,变速箱平顺,绵密。起步轻巧,舒适模式下中途急加油变速箱会短暂确认后再采取行动,手动模式和运动模式反应车辆反应及时,跟油门。刹车线性,好控制。 油耗市区10个左右,一箱油跑420~520公里。高速一箱油跑过730公里还有余量,续航能力来说,55L的油箱日常是足够使用了。 操控来说,方向盘轻重可调,原始设定舒适模式非常手感舒服,不重而且路感清晰。景区山路弯道正常行驶前悬支持力给人很有信心。速度偏高的时候弯道略有拖拽感。 车辆空间很大,长途行驶前后都容易找到舒服的姿势。内饰让人觉得简洁平静,用料环保无异味,而且有质感,给人一个比较舒适的空间。后备箱空间够用,比较深而扁。 整车隔音给人感觉比较挑路面。在隔音的做工用料来说还是这个级别车辆该有的水平。静止或者怠速时车辆内外噪音有明显差别。行驶的时候就比较挑路面,最棒的时候给人感觉超级好,发动机和路噪完美隔离就像滑行一样。有的时候即便是沥青路面也给人一种明显的让人反感的拔吸盘的啪啪声,应该是地盘隔离隔音的能力不够。 悬挂支撑给力,前段有一截能吸收颠簸,但行程比较短。大点的坑洼感觉比细碎的路面更有质感。 配置丰富,尤其驾驶辅助,在自驾游高速巡航跟车时很大程度的减轻驾驶员的负担,开启辅助功能的时候添点开水,后排座椅拿点东西安全很多,日行千里会轻松很多。苹果手机投屏用高德导航,网易云音乐都很方便。原厂大灯亮度很好,夜间高速很有保障,对面远光时,闪灯示意后,对方一般都不会无视马上切换。 购车的时候主要对比了CT6,CT6的后置后驱,底盘的质感,座椅通风,博世音响和双层隔音玻璃是优势。外观各有所长,内饰不太喜欢。觉得车子的产品力要高于S90。经过了三次试驾比较,在市区驾驶来说CT6并没有体现出硬件上面所显示的优势。我在外观和内饰上偏好S90,因为长途自驾比较多,全系标配的驾驶辅助功能让我最终选择了S90。毕竟在CT6上选择带车道偏离和驾驶辅助功能的车型价格会差好多。

    亦隽图1亦隽图1

    提问1.6手动自吸的大众速腾,买了14个月,跑了2.5万公里。之前没出过什么问题,今天突然打不着火了,确认不是电瓶问题后叫保险的拖车拖到了4s店,有个师傅上车第一下没打着,第二下就打着了(问他怎么打的,他含糊的说是踩了几脚油门)。我熄火,不踩油门也打着了。 也没做任何检测,师傅说是因为我加的油有问题,然后告诉要怎么怎么样处理,然后就拆了两个火花塞给我看,很黑,说这就是因为油的问题造成的。 刚买那会儿我是在“中石化”加的,后面我一直是在一个叫“中化石油”的加油站加的,这个加油站蛮大的,是个连锁店,在我用车的途中,加油方便会员也会便宜点。加油的人也很多,包括我认识的好几个人。没听谁说这油品有什么问题。 师傅给说了下处理方案:放油、清洗邮箱;清洗油路;清洗燃烧室;加燃油宝。算下来1400。我打电话问了下外面的我认识的一个修车师傅,想想还是决定不弄,然后就把车子开回来了。 我决定不弄的原因1、4s店很不靠谱,我车子2.2万公里的时候(11月1号)就是在这做的保养,各种检测、清洗,其中就包括油路清洗,花了我近1600,我加油就是固定在那一个地方加的,烧了这么久,刚花那么多钱保养没发现问题,保养完不到两月就说因为油的问题又要花1400清洗这清洗那的。2、我之前的三次保养都是在这做的,其实感觉不到他的专业性,除了接待人员的热情外,没其他让人满意的。问题是还贵的不行。再通过这次,对他们失去了最后一点信任。3、我打电话问一个认识修车师傅了解了一些,觉得实在没必要花这个钱在这弄。 我基本是个小白,车已经是开回来了,请圈里的大神给我分析分析。

    2019-12-29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