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民宿房东,热爱生活,记录生活
金海湖一山居精品民宿
开了三代电车,从第一代100多km续航2015年。到2018年的300km续航。来到2022年500km的埃安v,对于动能回收已经很适应。虽然有的时候也能把自己开晕车了。但是也是偶然现象。最大的感受就是刹车皮基本终身不用换了。我感觉开电车一年刹车皮的磨损。可能也就不到油车一个月的磨损。这次自驾海南7600km。基本上没碰几次刹车。即便刹车,也是动能回收把速度降到很低,再用机械刹车刹停。所以7000多km的刹车磨损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了。 买到新款埃安v Plus。一开始对于没有能量回收三档调节还耿耿于怀。这个车只有回收和不回收两种模式。单踏板回收力度大。其他模式回收力度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没有介于两者之间的动力回收模式。也给适应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但是开了一段时间后,还是逐渐习惯了。 因为我的用车环境问题,导致能耗一直在30度以上。室内通勤上下班每天四次。每次3km。这种用车环境看似友好。实际则不然。也导致电耗居高不下。分析有以下3点原因。 第一点是暖风设计问题。暖风需要加热机舱内的暖风小水壶。暖风小水壶是裸露在机舱内。所有管路也都没有保温。3km十分钟之内的路程。到地方了,暖风还没有热。大部分能耗都被白白损失掉了。 第二点是设计逻辑问题,低电量的电池包自动加热,导致30%以下的电量不可用。电池包加热的最大功率达到10kw。30%的电量激活加热,这时动力电池剩余电量也就是20度左右。理论上还能维持100km的续航或者是两个小时的加热,这两者叠加在一起,就变成了低电量异常掉电。如果电量剩余30%,放在我的使用场景只能够两天使用。也就是说,最多20多km。电量就会归零。 第3点是单踏板的使用,和普通模式对比,对于刹车点的选择是需要延后的。也就意味着放电时间的加长。如果回收效率比较高,这一点也可以忽略不计,但是从动能转化成电能的效率是多少?这个目前没有太好的数据参考。也让我产生了eco模式和单踏板模式,到底哪个省电的思考. 第3点的影响实际上是最小的,即便单踏板模式回收效率再低。我感觉对于能耗的影响也不过是两三度。这点影响其实对我来说也可以忽略不计了,也不足以让我改变习惯,放弃单踏板模式。毕竟已经习惯了这个。导致我的百公里能耗在30度以上的原因还是前两点居多。 第一点暖风设计是硬伤,基本上不太可能改变。我考虑过用一些保温材料把暖风管落和小水壶包裹上。但是位置不太好下手。还没有实施。冬天就要过去了。来年再说。 第2点,低电量自动加热电池包的问题。听说已经有车友刷程序解决。4s店这边没有给我明确答复。让我进店检查。我也是有顾虑的。刷程序之后会不会对充电截止电压和最大充电电流产生影响?会不会解决一个问题,带来更严重的问题?因为我这次自驾海南7000多km。最大的困扰就是充电电流的问题,本来充电电压平台就低,最大充电电流就持在150A,满打满算50多千瓦。长途用电期间,30%~80%的充电时间达到50分钟。充电截止电压4.24v,其实已经相当保守了。看着隔壁比亚迪跑满120kw的充电桩。那是相当眼馋。
幸亏家里充电方便。换算成百公里30度电。如果是外面充电桩,2块钱一度算。每公里0.6元。基本上也没怎么省。家里充电桩夏季五毛,冬季一毛。平均3毛,百公里30度电。平均每公里9分钱,这个费用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当时买车的时候就有预期。因为想要空间大。所以续航不太在意。现在大空间来了。又来算这点电费。看到别人15度电,得到的大空间总是可以忽略的,没得到的省电总一直在心头缠绕。😂
2023年春节。我干了一件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的事。历时四天,其中包含长沙休息两天一夜。顺利抵达海岛。沿途充电14次。共计13小时。2800km路程。开车时间30小时。出家门到海南岛。总共用时91小时。包含开车30小时。充电14小时。在长沙停留两天一夜。沿途充电费用950元。高速免费。
2020年3月买的车。500公里三元电池,去年就发现了原地大电流。开车的时候等红绿灯也是大电流。导致3月份的时候续航只有100多km。本以为夏天那次升级会修复此问题。没想到现在又开始了。目前续航顶多两百公里,等到冬天开暖风也就剩100出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