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宝马3系车主·车龄4年
简介:老司机,真小白。对机械喜爱,但知识量有限,对车子的喜爱是骨子里带的,来和大家学习探讨。
理直气壮扯蛋
说价格便宜,把省下来的钱,换成空气悬架,冰箱彩电,我觉得都很好,但是如果钱省了,没有便宜却更贵,没有自研费用,却把钱用在营销上,那么就别说技术的方向,只能说是很强的营销资本公司。 说回技术,电动车我相信一定会是未来的方向,但不一定是我们认为的现在这种电动车。为了续航,电池越来越大,为了充电快,充电桩功率也越来越大,这会有很多的潜在问题,充电枪的重量,充电时的温度,充电的损耗,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成的。 至于技术路线,不管你是增程也好,混动也好,不管你是偏向油车发展而来,还是偏向电车发展而来,都会有它的弊端,也有它的优势。但单纯的从技术上说,不可否认,增程是简单,略显落后的技术。我也看了很多朋友说描述的,无非就是,什么矿山车,什么航空母舰,什么电力机车等等这样有技术含量的设备来比较,说它们用增程的系统结构,所以增程就是先进的技术,这个多多少少有点不够准确。那些大型设备使用的场景都是利用电动机起始发力就是最大功率或较大功率,本身设备又不需要高转速运转,完美的躲过电动机的低效能工作区间,所以电动机加増程器的组合更适合它们。但有谁听说过,大型船舶,或者矿山车用的电机学院总维持在1万转的转速区间?所以这个更适合它们。 说回到电动汽车和增程汽车上,不可否认,这么多年的技术发展和进步,全功率的适应区间更宽泛,更持久,但还是暂时摆脱不了电动机的特性,就是高速的功率维持和能耗的损耗。有人说,增程就是高速的时候多费点油,是没那么重要的。可能对某些朋友,确实,高速他们甚至开不到120,这对他们影响好像也不太大,适合他们。这个时候的油耗,感觉还能和混动大差不差,但动力的响应不知道有没有朋友试过,即使有电,增程这个时候的动力响应也没有那么快了,(L8和雷神在一次7000公里的出行中试验过)。有的人会说,用不上,就不用比较,就没有好坏,那对不起,我不这么看,如果把环境设置成一个车比较适应的状态,却不是另一个车的最好状态中,这样的设定有意义吗?更何况,很可能即使不是另一个车的最佳状态下,两个车的表现大差不差,就说这两天车动力差不多,就开始比较其它的了?以此证明,另一台车表现一样,却配置不行?是不是不太公平。别说现在道路上130,140的时速随处可见,就算不多见,也许也应该考虑考虑车子为什么全世界都要设定的更高,低的极速也要180,高的更是400公里左右的时速。如果说对比,那就要在不同的条件下找各自的优势和劣势,而不是在一个框框里对一个车妥协。 最后说说混动技术,就现在的情况,我相信新势力都很聪明,但是,研究汽车多年的老厂商就傻,这个就有点强词夺理了。放着谁都可以用的,简单的技术不用,为什么花费时间和巨大的成本去研究混动技术?难道传统厂商都是傻子创办起来的?就是因为传统厂商普遍认为,技术创新,技术的发展,技术的研究才是科技进步的必要条件。说白了,就是我们所说的,理工男一根筋吧。但我想说他们傻,有点不贴切吧。混动技术最大的优势,并不是油耗,有人说增程是靠近电车的技术,混动是靠近油车的技术,我觉得不太贴切,个人认为,混动是现在这个时间点里,在现有技术的融合最为成功的,说电,那它不光有电的优势,纯电形式,静音,低速爆发力强,说油,它可以接替电动机最不擅长,效率低下的做功区间。油电配合,又可以爆发单独一项所无法达成的力量。这样的系统技术,说它和单一性的一项技术同等或者更差?这多少有点强词夺理。混动的多模式在我看来,就是为了融合电和油的优势和尽量减少劣势,它怎么就成了偏向某一项了呢? 不好意思,说了很多,只是个人看法,增程也好,混动也好,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但别从主观出发,增程不适合我,但我不排斥增程技术,也许我老了,跑不动了,想要稳稳的生活,那增程也是我的选择之一。但现在,如果非要我选新能源,可能混动是我唯一的选择。只是现在选,我还是选油车。 最后一句,简单的不是最坏的,但复杂的,也不能就说它不好,不要以偏概全。如果任何时候都能达到相同的效果,当然越简单越好,但如果只是在某一个情况下简单的才能做到最好,那么还是研究研究复杂的吧,难道科技的进步,不是需要在更宽泛的空间,更长久的时间里突破原有的标准,才能得到新的认知么?
懒蜗牛讲智能汽车:仰望为理想正名?理想被骂的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