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致508L用车感受看到第一张图片,你的第一反应是查看后排乘客是否健在,还是第一反应是查看汽车损伤情况?作为一个新手,可能更关心这台汽车是否还能修复。我觉得,作为一个合格的驾驶员,其实我们更应该查看后排乘客和前排乘客是否受伤。 有人说“不追尾别人,不知道自己的车头在哪里。不被别人追尾,不知道自己的车尾在哪里”。说的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也不严肃,反而多了一些调侃的意味。从我的开车经验来看,新手可能会追尾别人,老手可能被追尾。如果在车速比较低的情况下发生追尾,顶多是前后保险杠划伤、破裂或者脱落。速度再快一点,可能是发动机盖翻折,行李箱盖隆起。如果速度在快一点,可能会出现发动机舱油液泄露,后风挡玻璃破碎。如果速度更快,那就可能和这台车一样,三厢变两厢。 我现在不知道这台东风标致508L到底遭遇了什么,但从这台车的受损情况看,应该是受到了卡车的追尾。至于卡车当时的速度和自重,不得而知。要知道,碰撞的力度除了后车的车速,还和后车的自重有直接关系。 众所周知,东风标致508L是一款特供车,但它的原型是欧洲的新508。而欧洲的508有两厢版造型,也有瓦罐车造型。但这些508的车身机构、底盘结构和用料都是统一标准的。这里可以说明的是,欧洲版本的508,同样没有膝部气囊等更高级的安全配置。说道他们的差异,可能就是没有出现你想要的无框门和大溜背。 2018年,欧洲版的508参加ENACP碰撞测试,获得了五星级评价。而前年,东风标致508L做了一个双向高速碰撞测试,尽管试验方法不同,但都能说明这一代的508安全性还是不错了。 但是,目前国内外的碰撞或评价法规体系中,针对车辆后部碰撞的规定远不如正碰或侧碰复杂,传统的整车后碰法规如 GB 20072-2006、UN R34 等考察的是车辆燃油系统安全性,并不对后碰时车内乘员的安全性进行评价。C-NCAP 等新车评价规程还通过低速后碰撞颈部保护试验(脖子与头部因惯性形成“挥鞭效应”,也称作“鞭打试验”)来评价低速追尾事故中,车辆座椅对乘员颈部的保护能力。 现在对追尾的强制标准只有发布于2006年的GB 20072—2006《乘用车后碰撞燃油系统安全要求》。在一些典型追尾事故工况中,对碰撞后燃油系统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年这个法规还在修订,而且法规名称可能升级为《乘用车后碰撞安全要求》,引入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速追尾场景。 最后说说高速追尾的巨大危害,有机构以12款车型作为研究对象,后车作为壁障车,壁障离地高度175mm、壁障的撞击速度50km/h、壁障的重量为1400 kg。对比燃油车仿真分析结果,壁障重量增加后背门、后纵梁的变形量均有所增加。可以看出,速度只有50km/h的时候,车辆的变形量在295mm~389mm。试想,如果在高速公路发生相对速度更大的高速追尾,那三厢变两厢是很容易的。能保证两厢的完整就可以烧高香了。 有人说,三厢变两厢不是说吗这台车车尾很软吗?我又查了一下资料,从设计角度,根据碰撞能量管理原则,设计合理的汽车,会将后部车身结构划分为压溃吸能区、变形过渡区和不变形区域。其中:不变形区域主要包含后地板下方的油箱和乘员舱空间,是追尾碰撞中车身结构安全的基础和核心。我还找到了几张之前拍摄的508L解剖图,可以看出前车门和后车门上方都有热成型或者高强钢使用,估计这就是事故车乘员舱还能相对完整的关键。 压溃吸能区主要包含后防撞梁总成和后地板左右纵梁结构,该区域和变形过渡区是追尾碰撞中能量吸收的重点设计关注区域。我们看到的三厢变两厢,不是行李箱没有用,是行李箱在事故中,舍生取义,光荣退役了。 从标致508L受损的小视频中,我发现这台车的排气管还在,车身下面也没有明显的油液泄露,这已经很不错了。要知道,目前国内外的碰撞或评价法规体系中,除了对后车的速度和自重有小球,对追尾的评价,包括碰撞过程中,燃油装置不应发生液体泄漏。试验后,燃油系统若泄露,则前5 min平均泄漏速率不应大于30 g/min。在碰撞试验过程中,车门(不包含后背门)不应开启。碰撞试验后,车门应处于解锁状态。碰撞试验后,不使用工具应能:对于每排座位的车门(若有门),至少有一个门能打开,使乘员能正常进出。 目前关于这台车被追尾的更多信息,网上还比较少,但愿所有人都平安无事。年底了,奉劝各位开车上路,谨慎驾驶,远离大货。过年了,祝大家开好车,发大财。
#提车日记第一次购车,也没有丰富经验,以下纯属个人想法,仅供参考。 【购车经历】 由于我属于比较容易纠结的性格,又是人生购买的第一辆车。在选车时首先制定了四个大框架:1.颜值、个性化,2.AT变速箱,3.油耗不要太感人,4.预算不超过20W。综上所述,大概率就是日系MAZDA了,买车嘛,就图个省心和安全。可是马6停产,CX50又上市太晚。买车和生活一样,自己所念所想的总有各种原因让你无法轻易得到。 前段时间雪铁龙C6的骚操作,又唤起了我沉睡已久的记忆。第一次看到标致508L是一款日版的黑武士508L,被深深惊艳到了。翻看APP查看数据后,就觉得这家车企就是想圈我这类人的钱,现款也是如此,“顶配以下皆丐版”…再看看吧,DS9?价格太贵,4S店几乎没有。凡尔赛?仪表盘不够大气。408X?和凡尔赛亲兄弟为啥配置不如人家。 后来标致也响应了政策,能多少再给点优惠,总总考虑下还是决定买了激情版。 【外观】 整体看上去比较圆润。有两侧的獠牙,从侧边看前脸像是在微笑,但是更喜欢欧版的中网和进气格栅。侧边腰线一般,屁股看上去太小气了,不像B级车。 【空间表现】 净高181,前排进车里时,方向盘会打到膝盖,显得不是很从容。后排空间够用,但是车友都说座椅太短,我试驾时特地感受了一下,短途也还好。后备箱很深但是很矮,放很多东西时要提前规划。 【驾驶感受】 前排隔音不错,时速特别快时才能听到风噪。 内饰一绝,钢琴按键,游艇档把。同级里很能打。 主驾路感明显,后排更不用说了,但是主打一下驾驶体验,哈哈。 不敢深踩油门,起步时明显感觉很肉,要变两个档位才能和其他车齐头并进。 上周自驾回老家来回900公里左右的高速,一个字:稳得一批。油门很软,一不小心就会超速。回来时遇到下雨天,时速120左右过积水坑,车身会飘。平日主驾过井盖啊,减速带,桥梁连接处时没有遇到很明显的“甩尾”,但是后排乘坐了雪佛兰科鲁兹,奔驰E级,倒是有“甩尾”感。 【油耗】 刚提车4S送了一箱92,后来也加的同家92,但是明显感觉发动机怠速抖动比第一箱大。不满百公里时油耗太高,16.7L,因为也没对比过其他同级车,目前总里程1276公里,平均油耗7L,主要和我通勤地段有关,高速占大多数。后期希望能再低一点。 【最不满意】 品控吧,因为要选装,又有新款上市的消息,从订车到交车,大概等了一个月。结果验车时,我刁钻的眼神就发现了小瑕疵,希望大家验车时也仔细查看细节,并能得到妥善处理。 【总结】 目前没有遇到小毛病,也希望以后不要遇到。新车,还有很多地方要去探索。当然周边的人无法理解花这个价钱买这款法系车,像生活一样,既然下决定了我就选自己喜欢的,就算牙碎了也要咽肚子。
#提车日记第一次购车,也没有丰富经验,以下纯属个人想法,仅供参考。 【购车经历】 由于我属于比较容易纠结的性格,又是人生购买的第一辆车。在选车时首先制定了四个大框架:1.颜值、个性化,2.AT变速箱,3.油耗不要太感人,4.预算不超过20W。综上所述,大概率就是日系MAZDA了,买车嘛,就图个省心和安全。可是马6停产,CX50又上市太晚。买车和生活一样,自己所念所想的总有各种原因让你无法轻易得到。 前段时间雪铁龙C6的骚操作,又唤起了我沉睡已久的记忆。第一次看到标致508L是一款日版的黑武士508L,被深深惊艳到了。翻看APP查看数据后,就觉得这家车企就是想圈我这类人的钱,现款也是如此,“顶配以下皆丐版”…再看看吧,DS9?价格太贵,4S店几乎没有。凡尔赛?仪表盘不够大气。408X?和凡尔赛亲兄弟为啥配置不如人家。 后来标致也响应了政策,能多少再给点优惠,总总考虑下还是决定买了激情版。 【外观】 整体看上去比较圆润。有两侧的獠牙,从侧边看前脸像是在微笑,但是更喜欢欧版的中网和进气格栅。侧边腰线一般,屁股看上去太小气了,不像B级车。 【空间表现】 净高181,前排进车里时,方向盘会打到膝盖,显得不是很从容。后排空间够用,但是车友都说座椅太短,我试驾时特地感受了一下,短途也还好。后备箱很深但是很矮,放很多东西时要提前规划。 【驾驶感受】 前排隔音不错,时速特别快时才能听到风噪。 内饰一绝,钢琴按键,游艇档把。同级里很能打。 主驾路感明显,后排更不用说了,但是主打一下驾驶体验,哈哈。 不敢深踩油门,起步时明显感觉很肉,要变两个档位才能和其他车齐头并进。 上周自驾回老家来回900公里左右的高速,一个字:稳得一批。油门很软,一不小心就会超速。回来时遇到下雨天,时速120左右过积水坑,车身会飘。平日主驾过井盖啊,减速带,桥梁连接处时没有遇到很明显的“甩尾”,但是后排乘坐了雪佛兰科鲁兹,奔驰E级,倒是有“甩尾”感。 【油耗】 刚提车4S送了一箱92,后来也加的同家92,但是明显感觉发动机怠速抖动比第一箱大。不满百公里时油耗太高,16.7L,因为也没对比过其他同级车,目前总里程1276公里,平均油耗7L,主要和我通勤地段有关,高速占大多数。后期希望能再低一点。 【最不满意】 品控吧,因为要选装,又有新款上市的消息,从订车到交车,大概等了一个月。结果验车时,我刁钻的眼神就发现了小瑕疵,希望大家验车时也仔细查看细节,并能得到妥善处理。 【总结】 目前没有遇到小毛病,也希望以后不要遇到。新车,还有很多地方要去探索。当然周边的人无法理解花这个价钱买这款法系车,像生活一样,既然下决定了我就选自己喜欢的,就算牙碎了也要咽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