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冬的11月份,趁着阳光还暖暖的,秋意并未远去,驱车80多公里来到北京西部门头沟大山里的爨cuan底下村,这里为了吸引游客已常年免费对外开放。

家有途观L,再远的目的地也是近在咫尺。修通了高速路,昔日偏远闭塞的小山村开车很方便就可抵达。

村口这样的欢迎词,似乎很受用,游人必拍照留念。

这么有情调的小院,想不进去看看都很难。

爨底下村,明代建村,沿袭到清代。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村内祖先随山西向北京移民之举由山西迁移至此,建立了这座韩氏聚居之地。明朝1515年,爨底下村最早的居民韩甫金、韩甫银、韩甫仓三兄弟奉命自沿河城到爨里口守关,韩氏家族逐渐繁衍生息,形成了韩氏聚族而居的爨底下村。明代1519年修建古驿道,此后逐渐发展成为过往商贾的重要落脚驿站,既而形成古村落。

爨解释为锅灶之下,篱火旺,意为点火做炊。 (cuan)爨底下,为了使这个字好写好记,村民编了个顺口溜 :兴(繁体興)字头, 林字腰 ,大字下边架火烧,火大烧林,越烧越旺,爨字寓意着兴旺发达。

摆放在街边的老物件会唤起很多人对往昔峥嵘岁月的美好回忆

原汁原味的古村风貌和历史人文景观,使爨底下倍受影视界以及书画摄影爱好者的青睐。《手机》、《三国演义》、《太极宗师》、《侠女十三妹》、《关东大 侠》等几十部影视剧,以及《故土难离》、 《父老乡亲》、《远 月》、 《冰糖葫芦》的MTV都在此取景拍摄。

随手一拍就是一景,书画摄影名家以及各大艺术院校的学生也常出现在村落间写生作画,这里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影视拍摄与写生的基地。

双店院,顾名思义就是既设 店铺,又开骡马店。集居住、 商业、货物仓储及马棚于一体的组合院 落。各院分区明确,互不干扰。临街铺面为三开 间倒座房,明间前后均由四扇大门组成,方便商旅出入。铺面除经营村民的日常用品外,还有服务于驼队的用品,如鞭梢、绳索等。店家不仅为 过往商旅提供食宿,代客饮马喂料,还有大量的仓储空间以满足经营转口贸易和期货贸易的需要。骡马店门楼的设置也很有特色,既有专门儿供人使用的门楼,又有专供牲口进出的门楼。

雅致的小院吃喝玩乐宿样样不少

顺着村里的小巷,直奔半山腰上的财主家。

虽然岁月无情,但羊肠古村道还在。

昔日的革命标语犹在,但今朝已是物是人非。

小情侣坐在这里来张“撒狗粮”的照片,又是满满的幸福回忆。

财主的家人们过去也要常走这样的小道回家

财主家的大门开在院落的东南角,门槛高,门洞也大,一进门就是一照壁,讲究好风水。

财主老爷家现保存完好,标准的北方小四合院,主人住的正房坐北朝南,一年四季光照充足。

可以正襟危坐的客厅,财主也是位文化人。

财主家的火炕,还保持着原样,窗户上还糊着纸呐,别看这些老物件现在不起眼,当时这些箱子柜子也是上档次的家当啊。房子里还有地窖,用于冬季存储大白菜、胡萝卜、土豆等蔬菜。

财主家看家护院的狗窝,就在家门的正下方,位置优越,保护好主子不能有丝毫马虎啊 !

难得的悠闲

山上小庙供奉碧霞元君娘娘,为妇女儿童的保护神。主管青春生育,除危济难,有求必应,是北京乡村地区民间崇信的典型代表。

村口一坐,来杯咖啡,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又是慵懒的一天。

岁月静好

爨底下村又名川底下村,海拔650米,处在一狭长的山谷中部,村域面积5.33平方公里。爨底下村依山而建,依势而就,高低错落。以村的后龙头为圆心,南北为轴线,整个村庄呈扇面形展于两侧。现存有清代民居74套、689间。村上、村下被一条长200米、最高处20米的弧形大墙分开,村前又被一条长170米的弓形墙围绕,使全村形不散而神更聚。三条通道贯穿上下,还有更具防洪、防匪之功能的建筑格局,这些古民居建筑是宝贵的历史文物,对研究中国的民居建筑史具有重要的作用。爨底下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村前停车场,去指定的一居民家吃饭就能免费停车,真会做生意。

今非昔比,15年前来过这里,当时破烂不堪,没几户人家住人,更看不到年轻人。

冬储大白菜过冬的习俗还在

庭院错落有致

在过去石碾是农村的标配,岁月在这里仿佛定格了。

看到这样的招牌,能不坐下来吃两口吗?



过去农村穷苦人家逢年过节才能吃到的大菜,现在变成了原汁原味的大柴锅炖鱼、炖鸡、炖白菜粉条土豆猪肉,据说这家的前辈在清朝科举考试中还中过举人,在村里唯一的三进三出的古院里落饱餐了一顿,希望能接地气。

工艺品小店也是别具特色

传统文化和习俗可以这样展示

昔日农村的装饰物搭配起来也很时尚

既要保护好古建筑、传承好传统文化、又要发展好当地经济、解决好民生问题,民宿和特色餐厅遍地开花似乎是最佳选择,但我也闻到了铜臭的味道。

俺家的小狗也喜欢逛这古色古香的小巷


招财猫也喜欢虎枕,趴在上面还真招游客。

不知不觉夕阳西下,准备启程回家,留个影纪念一下。

回到城里顺路加了趟油,习惯性的看看油耗记录,六年的老途观L还是老当益壮,我一般宁可多开几公里绕点道,也不愿在路上堵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