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体验smart精灵5
作为精灵1号车主,很早就得知5号小朋友即将入市的消息。方正的外观,简练圆润的线条,以及更smart的智驾体验吸引着我的目光,虽然暂时没有置换的想法,但是欣然看到smart车系的丰富,更希望有更多密友加入smart大家庭。
外观设计
- 独特风格:smart 精灵 5 号采用了当下流行的“方盒子”造型,外观圆润可爱,兼具“诗和远方”的户外探险范儿以及“灵动且豪华”的都市范儿。整车很多部位沿用了 smart 经典的胶囊元素,比如前脸的赛博光影贯穿式 LED 矩阵大灯以及 LED 日间行车灯,既复古又时尚,灯组由 328 颗 LED 灯组构成,带有自适应远近光以及多种动态灯语效果,点亮后非常精致。
- 个性化选装:新车提供了多种个性化选装配置,例如车顶的探照灯、行李托架、侧面小书包以及侧爬梯等,这些选装件为车辆增添了浓厚的户外风格,使其在众多 SUV 中脱颖而出。像侧面的小书包设计,不仅增加了储物空间,还提升了车辆的整体美观度。
- 尺寸优势:作为 smart 品牌中尺寸最大的车型,精灵 5 号的车身长宽高分别为 4705/1920/1705mm,轴距达到了 2900mm,拥有宽敞的车内空间,在同级别车型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内饰配置
- 科技感十足:车内配备了 10.3 英寸全液晶仪表盘、25.6 英寸的 AR - HUD 以及 13 英寸 OLED 2.5K 双联屏,中控屏幕和副驾驶屏幕采用了胶囊设计元素,整体风格圆润,原创度高,并且在先进的 AMD V2000 桌面级高算力芯片加持下,响应灵敏,操作体验丝滑流畅。
- 豪华质感:首次应用的橡树木纹饰板为内饰增添了自然且高级的格调,大面积皮质以及软性材质的包覆让整车内饰的软包度高达 90%,全车座椅更是用到了 Nappa 小牛皮,皮质细腻柔和,触感舒适。此外,车内还配备了 36 处 256 色氛围灯,营造出了豪华的驾乘氛围。
- 舒适座椅:副驾驶配备了零重力座椅,采用更安全的座椅一体式安全带,在舒缓放松压力的同时也更加安心。后排座椅也带有加热以及电动调节功能,对于前后排乘客的乘坐感受考虑得十分周到。
- 音响系统:音响方面,smart 精灵 5 号搭载了森海塞尔音响,其中中控台上方的音响采用飞碟式设计,在开启车门时会自动升起,仪式感满满,并且拥有 20 个扬声器,带有杜比音效,峰值功率达到 2000W,能为驾乘者带来震撼的视听享受。
动力性能
- 多种选择:smart 精灵 5 号提供了单电机后驱和双电机四驱两种动力版本,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单电机后驱版本的后桥电机最大功率是 267kW,峰值扭矩 373 牛米,0 百加速时间为 6.5 秒;双电机四驱版本的 0 百加速成绩更是达到了 4.9 秒,这样的动力表现使其在同级别车型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 驾驶模式:在舒适模式下,电门响应相对舒缓,对于不怎么喜欢开电车的驾驶者以及车内的乘客而言比较友好。而切换到 sport 驾驶模式后,动力的响应变得更加轻快积极,能带来更强烈的驾驶体验。
底盘调校
- 舒适性取向:底盘悬架调校明显偏向于舒适,其采用前双叉臂后连杆的悬架结构,对于细碎的颠簸可以很好地过滤,给驾乘者带来平稳的行驶感受;对于较大的路面震动,也能做到轻柔地提醒,不会过多地影响到车内人员,有着德系车的厚重感。
- 应对复杂路况:部分车型配备了精灵魔毯空气悬挂和 CCD 连续可变阻尼减震器,在非铺装路面、颠簸路段时,可将悬架上升 40 毫米,并且 CCD 减震器能以每秒 500 次的响应速度,根据路况实时调节,不仅提升了车辆在颠簸路段的舒适性,还在快速过弯时减轻了侧倾,使车辆在各种路况下都能保持良好的操控性。
智能驾驶
- 功能丰富:搭载了 smart Pilot Assist 3.0 智驾系统,可以满足 L2+级高阶驾驶辅助需求,并且提供了激光雷达,可实现城市 NSP、高速 NSP,真正做到了无图智驾。同时还具备自动泊车、车道保持、主动刹车等功能,在智能驾驶方面表现出色。
总体而言,smart 精灵 5 号是一款外观个性、内饰豪华、动力强劲、底盘舒适且智能驾驶功能丰富的中型纯电 SUV,它不仅适合城市日常通勤,还能满足用户的户外出行需求,有望在竞争激烈的中型纯电 SUV 市场中脱颖而出。
经过试驾,短短半小时的体验,明显感受到了smart的进步。驾驶感受更合脚,动力依然让人满足,刹车的冗余空间更大,能更加轻柔的刹停。车机响应足够快,副驾驶娱乐系统和零重力座椅的增加,让家里的CFO有更好的体验。后排空间足够让全家人满意了,空间的增加并没有让操控感受打折,灵活度依然足够好。智驾体验增加的激光雷达识别准确,没有车道线的地方依然保持基本准确的操作,红灯识别快速准确,很远的地方就开始降速,绿灯的起步也足够优雅。智驾一直让我觉得满意,精灵一号的高速辅助一直被我表扬,操作很老司机,现在五号的进步更让人放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