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你是怎么入了骑行的坑?

    2023-09-01发布于:美利达

    #博格城市


    共享单车通勤一周年,单程不到7公里,配速最快可达到19km/h。终于在2022年初,借了同事的公路车刷了长安街,体会到了风驰电掣般的快感。在他们的号召下,决定购入一辆自行车。用于满足通勤和周末出游的需求,从有购车计划到真正把爱车带回家,耗时一个月时间。大家都知道去年因为疫情原因,公路车配件以及整车异常紧俏,形成一车难求的局面。


    在选车方面,起先纠结的点在于,是不容易丢的山地车,并且车胎较宽,对于新手来说,容易操控,不易爆胎,上个路牙子也轻轻松松,一个人骑长途不会换胎也无妨。但是缺点在于山地车一般车身较重,限制了它的速度,而且当时想要和同事一起出游,如果只有我一个狂野的山地车,岂不是很突兀?想想那哼哧哼哧在后面玩儿命追赶的画面,真是颇具喜感呢。


    经过每天从小红书和B站的摸索,查看相关资料,最终决定购入一辆公路车。因为是新手,结合自身不具备修车的技能,首选是家门口的车店,直接购买新车,日常维护保养直接推到店里。


    一个月时间去了家门口的车店数次,从北土城捷安特试车,到天通苑美利达、捷安特。经常问老板何时到新车,因为小区门口是美利达车店,感觉它价位上要比捷安特低些,正适合新手入坑,就像朋友说的,万一坚持不了一个月放弃骑行的话,损失也不至于太大(就这么认定我是三分钟热度呀)。


    在以往的认知中,自行车的价位在几百元,如果是两三千就能买到一款不错的了。真正了解了公路车价位才知道,店里最便宜的一款,都要在三千元以上,而且价格越高配件越好,车身会更轻,果然是追求速度与激情。


    最初心仪的车型是19款 GIANT Langma SL3,有紫色和粉色,价位也合适大概三千多,无奈搜遍全网海鲜市场和全京城都查无此车,只能放弃。


    美利达低端公路车,有斯特拉93、95、king系列,分碟刹和圈刹版,我的需求是休闲爬坡和日常通勤,综合考虑最终选定了斯特拉95D,蓝色这款。


    把爱车带回家几经波折,在此提醒各位车友,血的教训,不要听信买大不买小得谣言。买车一定要试骑,结果我去的车店,声称公路车不能安装试骑脚踏,只能跨立感受,付完款才得以推走。


    由于没有经验,也没有车架尺码和身高对比表,本人身高162尺码,选择了44尺码的车架,按照推荐的其实也是合适,可是回家骑了一个月,越骑越慢,并且还倍感疲惫,这换了车之后,怎么能还没有以前的共享单车体验好?


    把车座根据网上的规范调到了合适位置,让相同身高的朋友和同事试车,一致认为,车架买小了,严重影响骑行体验,如果通过更换零件,来达成适合的尺寸,至少需要更换加长把立,后飘坐垫,费时费力,效果也不一定会好。


    于是又在美利达百度帖吧搜索相关信息,发现有个姐妹同样的身高,也是车架买小了,传授了相关方法,最终成功退货,从另一家车店买到了合适的车。心动不如行动,联系了姐妹线下试车,果然47尺码的车就是舒适度满分,这才是公路车的快乐。



    回家后立即按照姐妹的方法,拨打电话到总部投诉,虽然车辆市场紧缺,还得看总部的调配,当天就帮我调来了合适的车架,顺便还让我选择了配色,这款车有三种颜色,蓝色、红色和灰色,仔细考虑还是坚持了最爱的蓝色,拍照肯定很靓。


    奇怪的是,自从买了车之后,凡是骑百公里以上长途,必修车,简直是定律。随着骑行的入坑热爱,修车频率几乎是每周一次,这着实是对我的热爱一记暴击。


    刚买回来的新车特别爱惜,周末出游归来,就在卫生间用花洒冲洗,果然在无数次冲洗之后车子中轴进水了,在这里温馨提示广大车友:不要效仿我错误的洗车方式,物极必反!


    骑了一段时间,车子换了三个配件,原装脚踏比较滑,没有摩擦力,过坑时易脱踏,较为危险;原装把立是80mm,更换了一个UNO的60款;原装坐垫真是适合铁屁股,于是终于在骑行裤都拯救不了的某一天,忍痛花了三百多大洋,购置了一款山寨版闪电坐垫,辉哥碳座杆,本人体重较轻,目前一年多还未断。

    坦克达的戏称真不是浮夸,整车在经过了更换配件之后,大概也在12kg,所以每次跟队出行,除了我的体能问题,车重也要背锅。

    开车太快,徒步太慢,只有骑行,才能留住人生的美丽!

    湖边闲逛

    最靓的单车

    沙河水库打卡

    打卡天津之眼

    带着单车去旅行

    办公室的停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