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车吐槽
行人保护安全配置一直备受消费者诟病,甚至于连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这一配置设置相当不合理。

实际上,目前大部分的行人保护装置主要指的是以发动机盖弹起为主的一类设计(主动前盖),即:发动机在汽车发生碰撞时瞬间鼓起,使人体不是碰撞在坚硬车壳上,而是碰撞在柔性与圆滑的表面上。在检测到撞人之后,车辆就会自动启动发动机盖弹升控制模块,车内配备的弹射装置便可瞬间将发动机罩提高,相当于在人落下时增大了前盖与下车体硬点的溃缩空间。

这一装置的初衷其实相当不错,但实际使用的效果,却难以令人满意。本身过于灵敏的设计让该装置经常在不需要弹出时自动触发,像是下地库时的磕碰、高速过坑的剧烈震动以及国道上低速碰撞到的小动物等等,都很容易触发该装置,之后,高昂的维修费用和不必要的成本损失都会让很多消费者苦不堪言。

此前,就有一名雅阁车主投诉表示,其购买两天的新车在国道中正常行驶,时速约为 50km/h,突然被一只飞过的鸡撞上车头,只听到嘣的一声,引擎盖弹起了。撞上的鸡早已不见踪影,而车辆经 4S 店检查给出维修费用 1 万元的报价,考虑到维修费用昂贵,最后只能走保险。以本田雅阁为例,更换一次行人保护装置需要检查包括气囊电脑、引擎盖、传感器、前保险杠骨架等在内的17项内容,费用超过1万元,同时,车辆还需要在售后处停放超过一个月的时间。这样过于灵敏的设置,甚至催生了相关的后市场配件,部分担心无意触发该装置的车主,纷纷通过购买屏蔽器,将这一功能屏蔽。

实际上,遭到车主质疑的还有售后方面的一些不合理条款,诸如,明明有的保护装置在误触发后保险杠没有损坏,一切损坏的部分都是因为弹起的引擎盖所致,不合理的铰链设计直接导致了整个引擎盖变形,同时没有损伤的模块,也需要一并更换。这样的设计和不合理的维修政策,显然增加了车主后续的更换成本,这其中是否又存在什么利益链条还犹未可知。

就目前看来,行人保护装置过于灵敏到底是否合理还有待讨论,但过于灵敏和不合理的维修政策,也都真实存在。如果当行人和车辆碰撞的时候,行人肯定是受伤害较大的一方。行人保护装置的初衷,就是为行人安全考虑的一个保护装置,其本身的出现毋庸置疑。特别是,随着现在安全和交通意识的逐渐普及,针对行人安全的配置也将越来越多。
只是,面对不合理的设置和维修政策,相关政府和车企必须出台政策,比如,行人保护装置应该在怎样的条件下弹出,后续保险和判定的条件也给予跟进,比如,在判断车辆装置并非因为行人碰撞弹出时,是否可以进行维修。消费者对于该装置也应该理性看待,不可因为车企不合理的设置就一味否定该装置带来的好处,毕竟,在下车之后,我们每个人都会是马路上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