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发布于:阿维塔 06车友圈
最近总看到有人说阿维塔06只能卖18万,但仔细拆解配置清单后我发现,这个结论可能漏算了三本关键账! 第一本账:别人要加钱买的配置,阿维塔06直接标配了 我们做个简单加法:蔚来的流媒体后视镜(4000元)+极氪的电动门(16000元)+问界的零重力座椅(20000元)+路虎同款英国之宝音响(50000元)+马牌静音轮胎(5000元),这些在其它品牌需要额外支付9.5万元的选装包,在阿维塔06高配车型上可能直接成为标配。 更关键的是,这些配置不是简单的堆料。流媒体后视镜解决雨天视线模糊,电动门避免狭窄车位开门尴尬,零重力座椅缓解长途驾驶疲劳,每项配置都精准命中都市用车的真实痛点。当友商还在把这些当奢侈品卖的时候,阿维塔06已经把它们做成了"标配福利"。 第二本账:看不见的隐形价值被低估了,CHN的含金量依然行业独一份 打开阿维塔06的供应商名单,宁德时代电池保障续航安全,奥托立夫气囊安全带守护碰撞瞬间,麦格纳门把手历经百万次耐久测试,博世控制器确保气囊及时弹出——这些全球TOP级供应商的出场费,可比普通供应商贵出30%以上。 更值得关注的是供应链的整合能力。能把德国马牌轮胎、美国李尔座椅、法国法雷奥控制器这些各自领域的"顶流"攒在一起,既要保证品控一致性,又要控制成本不超标,这种能力本身就是车企的隐形溢价。当然了华为的满血乾崑智驾和鸿蒙座舱,更是很多车企望而不得的软性资产,好用的体验和安全的上限甚至都很难用金额去衡量。 第三本账:定价逻辑需要重新校准 现在新能源市场存在一个怪圈:大家习惯用电池度数除以价格来算性价比,却选择性忽视整车品质。按这个算法,用宁德时代电池+全铝底盘+顶级智驾系统的车,和用三线电池+钢制车身+基础L2的车,居然能被放在同一个价位段比较。 所以,阿维塔06的定价不应该被这种粗暴算法绑架。当它的标配配置价值已经超过多数竞品顶配,当它的供应链成本明显高于行业均值,18万的定价预期显然没有给技术研发、品质把控、用户体验留下该有的尊重空间。或许,是时候用新的价值标尺来衡量中国新能源车了。
卖38才突显高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