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7发布
关于长城举报比亚迪,我有一句话想说: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国产车发展至今可谓不易。新能源赛道弯道超车,卷得合资鬼哭狼嚎。就在国人乃至国家看到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突然打开一片新天地时,爆出长城举报比亚迪的新闻。亲者痛,仇者快。长城以拙劣的做法清楚得向世人展示什么叫“囚徒困境”。 昨天还有2篇新闻也吸引了我的注意。一篇是特斯拉宣布和福特合作,福特的电动汽车用户可以使用特斯拉在美国和加拿大的1.2万个超级充电桩。这条美国车企合作的新闻对比长城撕逼行为,格局高下立判。另一篇是“特斯拉被匿名举报人向德国《商报》泄露了100GB数据,其中包含数千份客户投诉,这些投诉引发了海外对特斯拉全自动驾驶(FSD)功能安全性的严重担忧”。稍微有点脑子的,在目睹全球特斯拉如此多的共性问题后,如果还觉得马斯克吹嘘的fsd很安全,那就赶紧去提车,不要浪费你的智商。之所以这里提特斯拉,是因为长城和比亚迪掐架,最高兴的恐怕是特斯拉。 回到长城举报事件,我不太想讨论孰是孰非,这个不太重要。首先我联想到日系造假的历史。于是我查了近10年来的日本汽车行业造假事件,有不少都是我头一次听说,稍微搜了下,影响竟然还不小,保证每次都有90度鞠躬。 2015年高田“安全气囊门”事件 2016年三菱汽车油耗数据造假事件 2017年神户制钢所品质检测数据造假 2017年日本东丽公司造假门事件 2017年斯巴鲁篡改数据事件 2018年日产质检/排废油耗数据造假事件 2020年电装公司燃油泵大规模召回事件 2020年日本均胜安全系统公司篡改数据 2021年雷克萨斯车辆监测数据造假事件 2021年曙光制动器质检数据造假事件 2022年日野汽车违规造假事件 我只是复制黏贴都觉得很麻烦,但从历史造假记录来看,日本人并不这样想,且乐此不疲,鞠躬不厌。从安全气囊、尾气排放、用钢质量、制动数据、轮胎质量等等,工匠造假精神出人意料、无处不在、层出不穷。然而这些重要报道在国内往往如蜻蜓点水般瞬间离开大众视野,这不得不表扬中国车煤圈常年来对日系的深情厚爱。除了这帮主流车评人对日系沉甸甸的感情外,还有一点必须看到——日系造假历史极其悠久。比如高田安全气囊(09年就发生气囊致死案,15年才在美国立案)、神户制钢造假(神户制钢承认长期大面积篡改部分铝合金、铜制品的强度、尺寸以及耐久性等重要出厂数据,冒充达标产品出售,神户制钢承认从十年前就已经开始伪造数据)、曙光制动造假长达20年、东丽造假篡改数据的产品是汽车轮胎(自2008年4月至2016年7月存在篡改产品质检数据行为)、斯巴鲁承认在长达30年间大规模使用“无资质”员工参与车辆检测,且存在排放数据篡改和造假的行为……看完日系造假历史,我真不敢相信,日系在国内是如何获得经久耐用一车传三代的口碑。能把牛逼吹得如此颠倒黑白,一方面不得不佩服小日本的良苦用心,另一方面为厚颜无耻的中国主流车煤圈车评人锲而不舍的努力折服——你们的良心大大的坏了! 更有趣的是,日系深入骨髓、遍地造假的汽车文化基因中,很难看到互相撕逼的情况,日系三杰情同手足的友谊天长地久。难道日系就没有举报的基因?我找到2015年的一篇旧闻:“据《日经环保》报道,大众柴油车的排放造假并不是首次被公布。早在几年前,丰田就已经对大众柴油车的排放产生了疑问,并且向欧洲的相关机构提出了取缔的要求,但有关机构并没有采取行动。”这篇新闻说明两点:一、丰田作为日系老大哥,10年前就在欧洲举报大众了。二、即便你举报得合情合理合法,丰田你在欧洲又能怎样呢?理都不理你!所以长城比亚迪互撕,为何一定要国家给个说法?国家无论怎么做,都是两败俱伤的结果;反而此时不作为可能才是对国家、车企最明智的选择。 所以,无论是比亚迪、长城、吉利、奇瑞等主流国产车企,更大的市场一定不在国内,而是在海外,在于能否拿下国外被日系、德系、美系长期霸占的全球市场。对此,我非常看好——我们的产品竞争力特别是混动和新能源可谓吊打如今的主流合资车型,即便是特斯拉,10年几乎不改款不推新款,当产品力差距过大,这些合资品牌以实际市场销量证明“落后就要挨打”。在更广阔的天地,主流自主品牌间合作才是正途。与其国内互相撕逼,不如集中精力不断拓展海外市场。当我们的自主品牌在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取得更多成绩时,那些唯洋人马首是瞻的国人才会更加认同这些品牌。然而相比日系的和文化,我们的汽车文化充斥了内卷、竞争,这不完全是汽车行业的问题,而是整个文化的大问题。弹丸之国的日本尚且有三杰在全世界横行,我们国家怎么可能只有1、2个自主品牌开疆拓土。所以,从国家利益角度、行业利益角度思考,这次撕逼事件的结果不太重要,更重要的是如何为国内车企营造共赢的文化氛围。呼吁首先需要整顿的是那些常年仰仗合资车企的主流车评人们——你们该退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