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05发布
日系车普遍使用低粘度机油有两种解释,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关于日系车普遍用20粘度甚至粘度机油(例如16粘度)的根本原因,网上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日系发动机的凸轮轴的加工精密很高,凸轮轴颈处理得非常光滑,其表面对润滑油的粘度要求大大降低,因此摩擦阻力越小,日系发动机多采用双顶置凸轮轴设计,凸轮直接和气门顶筒接触,采用了硬度非常高的涂层,二者接触面的摩擦阻力降到了极低。这种极低的摩擦阻力,低粘度20机油足以满足润滑保护,甚至粘度16粘度的机油都可以使用。 而另一种说法,认为日系发动机在稳态运行时机油温度更低(注意:机油温度、水温是两回事,发动机稳态运行冷却系统内的水温在100℃以内,而机油温度甚至能达到170℃)。日系发动机稳态运行时机油温度仅为110℃左右,极限运转不过130℃左右,所以日系发动机可以使用20粘度机油。这种说法还举例宝马的老发动机,极限温度能达到170℃,在这个温度下20粘度机油如同水一样稀,不具备保护能力,所以德系发动机普遍使用40粘度。在110℃情况下,20粘度具有保护性,而在170℃情况下,20粘度不具备保护性。在环保要求的趋势下,德系车也在降温、降低粘度,机油低粘度化是一个大趋势,宝马现在已经开始推荐使用30粘度机油了。也正是由于这一点,才决定了日系车可以使用低粘度的机油,日系车在环保方面比德系车走的更早。 以上两个说法到底哪种是靠谱的呢? 对于说法一,认为日系车比德系车的发动机零件加工精密更高。众所周知,精度由材质与机床加工工艺决定,德国制造工艺同样是世界顶级,加工精度丝毫不比日本差,材料不在话下。日系发动机的缸壁、凸轮轴比德系的更光滑这个论点貌似站不住脚。难道仅仅德系发动机缸壁有网纹?按基本的机械加工原理,经过珩磨机精珩的气缸壁上都有会网纹,无论德系、日系都会珩磨线。显然这种解释并不足以让人信服。 对于说法二,日系发动机的运行的机油温度110℃比德系的170℃更低,这个温度的界定是不是准确?有待查证。 可以说明的是,日系发动机使用搞粘度40的也有不少,比如日产GT-R使用的是40,日产奇骏2.5也是可以使用40。 大家说说看,哪种说法更靠谱?
不用纠结,买车回来看说明书就可以了,有认证标准和粘度范围,按要求来没事的,但也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来选择粘度。
2.0思铂睿说明书推荐的是哪个标号的一直用的5w30,想改用20的行吗
你在哪里用车?多少公里数?我的思铂睿我现在用的也是5-30,之前0-20我也用过,现在用30更合适。
@Story169607082:2.0思铂睿说明书推荐的是哪个标号的一直用的5w30,想改用20的行吗
用什么粘度看工况啊。。日系现在性能车没几台了 大部分买菜车走的日常工况(极限工况也就那样),斯巴鲁的油温水温会高一些,大部分都能适应低粘度。。德系这几年也在降粘度,欧规的0w20也在用(日系、欧系同标号不一定通用,要看机油通过标准,但几个大厂虽然不是最屌,但适应性一般是最广)。但如果是下场地的性能车,标号一定要升高的,这个毋庸置疑
赞同你的观点,用什么粘度看工况。而不能只看官方指引,因为每台车经过下地使用后的实际车况已发生变化。因此,要车主自己研判
你说的 我能看的懂。作者说的的一大堆。看不懂。
回复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