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讲一个属于捷豹的电动车驾驶逻辑。你们可能会纳闷,什么叫电动车的驾驶逻辑,我来举个例子。捷豹的I-PACE,在高动能的回收力度下,它实现了单踏板逻辑,很强烈的动能回收作用,让驾驶员在松开油门的时候就能形成有效的制动,过红绿灯减速的时候,甚至可以不踩刹车。捷豹并不是唯一一个这么做的传统品牌,日产二代聆风、宝马i3等车型都采用了单踏板逻辑,这个做法是汽油车无法实现的。也就是说,传统厂商在有积累的情况下,可以针对电动车发挥出非常大的想象力,捷豹I-PACE和日产聆风是平衡车型的定位、品牌调性、驾驶感受的末班,宝马i3则是传统厂商的一种冒险试探。对于传统车企的深厚底蕴,新造车品牌难倒就毫无还手之力吗?显然不是这么回事,特斯拉的驾驶感受其实相当棒的。Model X有丝毫不输同价位汽油车的驾驶表现,百万级SUV多比拼沉稳、拼厚重感,但特斯拉的Model X由于重心很低,给人的驾驶自信心更高,车辆整体也更加轻盈和漂逸。于性能方面,我不认为新老品牌会有多大的差距。捷豹I-PACE和Model X外媒的测试视频上看可能是前者占优,但电动车性能的表现,应该和车型自身定位来挂钩。特斯拉搞3.4秒的狂暴模式,其实是它噱头来吸引眼球。I-PACE的百公里加速4.9秒,而且是全系车型,无需加价,这也就够了,符合捷豹豪华兼运动的品牌定位。传统豪华品牌厂商真的不需要被特斯拉牵着鼻子去走,去拼百公里加速,这一点我认为捷豹想的明白。
实际上现在很多厂家的新电动车续航里程都会宣称在500公里以上。但是在实际使用这种,这个里程是永远达不到的。就像工信部的综合油耗一样,你的车永远不会有那么低的油耗。现在大多数电动车在测试续航里程的时候都采用的是NEDC,New Euro Driving Cycle字面上看就知道新欧洲驾驶循环。这是一种测试的循环工况,与实际使用相比,这种工况还是过于理想化了。(NEDC的工况是什么样?这可以单开一篇文章解释了,大家知道这是一种工况就好了)在实际使用中,外界的温度、驾驶者的驾驶习惯、车内用电器的使用以及电池的损耗等等都会影响汽车最终的续航里程。另外还有一点纯属小编猜测,在电动车中有一个名词叫做SOC(State of Charge),意为电池的充电状态,这个状态和车主在车内看到的充电状态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车主看到充电充满时,电池的实际SOC只有90%或者95%(每家不同,反正不可能是满电),那么在NEDC工况试车时,厂商应该是使用SOC满电状态的车。所以一般车主刚刚充满电就开车,这时车电池的实际状态并没有充满,自然续航里程也会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