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汽车高端车型SU7 Ultra因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宣传问题陷入舆论漩涡,引发众多车主不满,进行无损退订维权。多名SU7 Ultra准车主认为,其高价选装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存在虚假宣传问题。5月7日晚间,小米汽车公开致歉并推出补偿方案,但不少消费者并不认可这一方案,进行无损退车维权。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多名SU7 Ultra准车主组建了维权群,进行无损退车维权的人数已超过300人。

消息发布迅速引发大量车主抗议,尤其是那些身处没有认证赛道城市的车主,他们认为小米单方面修改产品功能,在销售时未告知相关限制条件,单方面把SU7 Ultra的马力阉割掉,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面对车主的强烈不满,5月7日,小米汽车回应称,已暂停该版本推送,并计划在4-8周内通过新版本解决问题。对于已升级用户,除修复功能外,还将提供5000积分、洗车机及免费取送车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卖点吸引了大量消费者为此支付额外费用,并等待约两个月的交付期。
但是,一位博主通过实验,用鼓风机对着挖孔机盖吹风,结果发现纸巾毫无反应;更有车主亲自拆解,发现所谓的“双风道高效导流”碳纤维开孔,既无法有效引导空气至刹车系统,也未能产生下压力。

而后,小米也回应称“存在一定的导风和辅助散热功能”,但也承认没达到预期。
小米对此前信息表达不够清晰表示歉意的同时,还推出了解决方案:对于未交付的订单,我们将提供限时改配服务,可以改回铝制前舱盖;对于已提车和在本次限时改配结束前选配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截至5月10日23:59:59前)的锁单用户,我们将赠送2万积分以表诚意。

同时,在如今的信息如此发达的时代,基本上技术平权,你会的别人很快就能掌握你的技术,就如同当初小米汽车挖走一大批吉利的技术人才,那同样,小米有的东西,很可能在别人那也很快会有。所以小米汽车旗下的SU7和SU7 ultra就是一辆较好代步工具,没有必要神化。
小米SU7(图片|配置|询价) Ultra 事件,是智能汽车时代的一场 “成人礼”。它提醒我们,技术创新不能以牺牲用户权益为代价,品牌信任需要用真诚和担当来守护。

对于雷军和小米汽车而言,这场危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唯有痛定思痛,重塑价值观,才能在智能汽车的赛道上走得更远。
毕竟,真正的王者,不是靠数据堆砌的“纽北神话”,而是用户发自内心的信任与尊重。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