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L3级智能驾驶能否不用人开车?答案是否定的,法律不允许

    感性老道头像感性老道头像
    感性老道4天前

    在科技浪潮的推动下,智能驾驶技术迅猛发展,L3级智能驾驶已逐渐走入大众视野。从定义来看,L3级智能驾驶属于有条件自动驾驶,即在特定的设计运行条件下,车辆的自动驾驶系统能够持续执行全部动态驾驶任务。这听起来十分诱人,似乎开车将不再需要人类干预,驾驶员甚至能在车内自由地做其他事情,可实际情况真的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尤其是在我国的交通法规背景下,L3级智能驾驶仍然离不开人的参与。

    L3级智能驾驶在技术上确实取得了显著突破,能够实现许多复杂的驾驶操作。在高速公路场景中,车辆可以依据传感器收集到的信息,自动完成加速、减速、变道超车等动作。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以及摄像头等传感器,就像车辆的“眼睛”,能够精准地感知周围环境,如与前车的距离、车道线的位置以及其他车辆的行驶状态等。再结合先进的算法,车辆便能做出合理的驾驶决策。一些配备L3级智能驾驶系统的车辆,在路况良好的高速公路上,能够长时间稳定地保持在自己的车道内行驶,并且能根据路况自动调整车速,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

    但技术并非无懈可击。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如暴雨倾盆、暴雪纷飞或浓雾弥漫时,传感器的性能会受到严重影响。激光雷达可能会因雨雾的散射而降低精度,摄像头也会因视线受阻而无法准确识别周围环境,导致系统对路况的判断出现偏差。面对道路施工、交通标志被遮挡或模糊不清等复杂情况,L3级智能驾驶系统也可能陷入“迷茫”,难以做出准确的决策。在道路施工区域,路面标识可能被破坏或临时改变,自动驾驶系统可能无法及时识别这些变化,从而无法安全地引导车辆通过。

    我国的交通法规对驾驶员的驾驶行为有着严格的规范,明确要求驾驶员手必须放在方向盘上。《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虽未明确规定双手不得离开方向盘,但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 ,“双手离开方向盘”存在被认定为妨碍安全驾驶行为的风险。在实际执行中,多地交警也在严查单手握方向盘的行为,这充分体现了法规对驾驶员驾驶状态的关注,旨在确保驾驶员时刻对车辆保持有效控制。从法规制定的初衷来看,这是为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尽管L3级智能驾驶技术在不断进步,但目前仍无法完全替代人类驾驶员的判断力和应变能力。在紧急情况下,人类驾驶员能够凭借经验和直觉做出快速反应,而自动驾驶系统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分析和处理信息。因此,法规要求驾驶员保持对车辆的控制,手放在方向盘上,以便在必要时能够迅速接管车辆,避免事故的发生。

    在L3级智能驾驶过程中,驾驶员仍然是保障行车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即使车辆具备强大的自动驾驶能力,驾驶员也不能掉以轻心,必须时刻保持警觉,关注车辆的行驶状态和周围环境。当系统出现故障或遇到无法处理的情况时,驾驶员需要及时接管车辆,采取正确的驾驶操作,确保行车安全。如果驾驶员在L3级智能驾驶时放松警惕,甚至从事与驾驶无关的活动,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驾驶员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对路况的了解,对自动驾驶系统的决策进行监督和调整。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驾驶员可能会发现自动驾驶系统的决策不够合理,例如在并线时,系统的判断可能不够果断或安全,此时驾驶员可以及时介入,做出更合适的驾驶决策,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虽然L3级智能驾驶技术在特定条件下展现出了强大的自主驾驶能力,但在我国交通法规的约束下,以及考虑到技术的局限性,它还无法完全做到不用人开车。驾驶员在L3级智能驾驶过程中,仍然需要时刻保持对车辆的控制,手放在方向盘上,做好随时接管车辆的准备。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法规的逐步完善,智能驾驶技术或许会取得更大的突破,但在现阶段,驾驶员的参与仍然是确保行车安全的关键。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