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亏电焦虑终结者!上海交大:双缸增程器+20度电池,成本省2万

    TMT实践头像TMT实践头像
    TMT实践04-18


    上海交通大学许敏教授在最近汽车百人论坛上提出的增程技术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许教授认为小油箱大电池的增程车成本过高,没有必要,而他们研究的小增程器小电池更好,并具体提到了Model Y和理想L8的例子。



    当“大油箱焦虑”遭遇“2%工况陷阱”

    理想L8车主的后备箱里,那台113kW的增程器如同常年携带的灭火器——97%时间沉睡,却让每辆车背负着三个成年人体重的金属累赘

    上海交大许敏教授团队的数据揭示了一个行业悖论:车企为仅占2%的亏电工况,标配全尺寸增程器,如同为防地震在客厅常备潜水装备



    这种“过度防御”直接推高成本:特斯拉Model Y若改用20kWh电池+18kW增程器,续航焦虑未增,钱包多省出1.9万元,相当于438杯奶茶的快乐充值

    而理想L8的113kW增程器,实测亏电功率需求仅43.3kW,性能过剩堪比用洲际导弹打蚊子



    更讽刺的是,日产轩逸e-POWER仅用1.5kWh电池和58kW增程器便征服日本市场,证明小功率方案的可行性



    ——中国车企却陷入“配置军备竞赛”的怪圈,如同用满汉全席招待外卖小哥


    塑料心脏+AI灵魂:技术平权的底层暴击

    在上海交大实验室里,一台单手可拎的塑料水平对置两缸机,正重写内燃机的生存法则。取消涡轮增压和可变气门,用平衡轴替代精密铸造,如同用宜家说明书组装出劳斯莱斯发动机——成本直降2/3,热效率却冲上40%

    AI控制系统将震动压制得比iPhone静音模式更乖巧,NVH性能向纯电车看齐

    这种“技术极简主义”颠覆传统路径:模块化设计让10-40kW功率自由组合,既能塞进五菱宏光当“电动三蹦子续命包”,也能组团给理想L9作“隐形充电宝”



    奇瑞瑞虎8的demo样车已搭载该技术,计划2025年量产,目标将增程器价格打到2000元/kW——比一颗高端手机芯片还便宜

    对比宝马i3增程版因双缸机震动折戟市场,上海交大用AI平衡轴技术完成“败者复仇”




    从“奢侈品逻辑”到“快消品哲学”

    当前增程车困在“高端俱乐部”怪圈:理想L9、问界M7们用大电池+大增程器堆砌安全感,却让占中国车市34%的10-15万元主流市场沦为技术荒漠

    许敏团队给出新公式:以日均50km通勤为核心,20kWh电池保障基础续航,小增程器作长途保险——如同把瑞士军刀拆解成“主刀+开瓶器”组合,只为拒绝为镊子功能买全套工具箱

    这种“需求重构”直击商业本质:当40kW增程器成本被打到2000元,就像拼多多把iPhone功能装进千元机

    上汽工程师戏称:“这玩意量产之日,就是我们百人增程团队集体改行卖咖啡之时”

    更精妙的是成本配比策略:特斯拉66kWh电池方案成本3.3万元,改用20kWh电池+18kW增程器后,省下的1.9万元足以给车辆装上激光雷达




    未来战场:无感增程与认知突围的双重革命

    技术的颠覆总伴随观念的拉锯。宝马i3增程版曾因双缸机震动折戟市场,而今上海交大用AI控制+平衡轴技术,将内燃机存在感抹除得比电动剃须刀更低调

    但市场教育仍是难关:中国消费者对双缸机的接受度比三缸机更低,如同北方人看折耳根——知道无害,但心理膈应

    这场革命的终极目标,是让增程器如同智能手机的SIM卡槽:平时隐形,需要时顶上。当电池技术突破500km续航阈值,油箱将退化为“汽车阑尾”

    而宁德时代“骁遥电池”正以混合电芯方案发起侧翼进攻——行业即将上演“小增程器vs大电池”的路线对决


    历史隐喻
    这场变革让人想起乡镇企业用三来一补撕开外贸缺口的80年代,或是TikTok用算法奇袭扎克伯格帝国的2018。现在,上海交大正用塑料齿轮重写动力法则——所有固若金汤的霸权,都怕遇到不按套路出牌的野蛮人。当欧美大厂还在为“续航每增加1公里需要多少钴矿”纠结时,中国工程师狡黠一笑:既然追不上油箱,就让油箱变得无关紧要。或许某天,我们的子孙会像看蒸汽机车博物馆一样打量燃油车,惊讶于祖先竟会为个铁皮箱子配备200公斤的“备胎”。而历史会记住,这场颠覆始于一个湖南学者蹲在车间地板上,用塑料齿轮重写动力法则的下午——正如所有伟大变革,常起于庙堂之外,成于江湖之远。

    .万次阅读
    192评论
    133赞同
    收藏
    分享
    192评论
    133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