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年,我们都见证了新能源汽车井喷式的发展,但在狂飙突进的背后,也出现了一些我们不愿意看到的隐患,起火、断轴、失速、失控等,这些不应该出现在用户生活中的字眼,却频频出现在热搜里。”4月16日,第二代哈弗枭龙Max(图片|配置|询价)上市发布会上,长城汽车哈弗、欧拉品牌总经理赵永坡犀利点评道。
在赵永坡讲这段话的同时,背后的大屏幕上,出现了不少非长城汽车旗下车型出现上述问题的照片和视频——虽然这些车型的车标都进行了模糊处理,但这样的举动,也让不少人讨论长城汽车是不是在“拉踩性”宣传。
放眼近几年的汽车行业,部分车企和经销商开始培训“拉踩”竞争对手的销售话术,甚至用竞品对比的海报物料也愈发多见。去年6月,长城汽车就遭遇了不小的拉踩性营销风波——其经销商因涉嫌不正当竞争行为,被市场监管局予以处罚。

除了长城汽车外,在去年的广汽丰田科技日活动上,公司高管在演讲中展示了市面上主流品牌在混动系统、电池以及油箱方面的对比图,并指出“油箱容量过大只是策略,而电池技术的突破才是关键”;今年年初的尊界S800技术发布会上,一段尊界S800和迈巴赫S680在零下20℃的极寒环境下的测试视频引发热议……
在轮传看来,首先汽车大批量生产的工业品,作为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极端情况发生一些小概率事故是正常现象。与此同时,在发布会和销售过程中进行拉踩营销的车企与车型,诸如长城汽车等,同样做不到“完美无暇”,旗下的车型也避免不了各类问题的发生。
因此,轮传认为,拉踩性的宣传,是往往有意无意地放大自己的优点,缩小甚至掩盖对方的优点,容易误导消费者,并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产品信誉。甚至可以说其行为不仅是商业道德问题,而且违法了相关法律。

更重要的是,对于汽车行业来说,拉踩式营销不仅会加剧企业之间的恶意竞争,还会有损产业环境,徒增消费者获取产品信息的信任成本,不利于汽车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轮传认为,比起费尽心机拉踩性宣传的“小心机”,汽车企业们更应该专注于自身产品本身,并用实际行动抵制炒作短期数据、渲染焦虑等行为,塑造行业发展正能量,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产业环境,推动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