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当余承东喊出“尚界必须成功”时,汽车市场已开始洗牌了

    俊鸣漫漫说头像俊鸣漫漫说头像
    俊鸣漫漫说04-17

    4月16日,华为与上汽联合打造的“尚界”品牌亮相,首款车型剑指15-25万元大众市场,大众开心吃瓜也有不少人“夜不能寐”!

    同日发布会上,问界M8以35.98万元起售价高调上市,订单已突破15万辆,余承东更放言“媲美百万豪车”。以“价格重构+技术降维”的组合拳,将战火从高端市场烧至主流价格带,直接冲击新势力与传统车企的核心腹地。

    一、华为与上汽的“技术+制造”核弹级组合

    华为此次双品牌战略:价格卡位精准+技术代差碾压

    问界M8以35.98万元起售价锚定高端家庭用户,宣称“七重安全设计+ADS 3.3智驾系统”可对标迈巴赫;

    而尚界首款车型则卡位17-25万元区间,搭载华为智驾与鸿蒙座舱,直接覆盖小米SU7(图片|配置|询价)(20-30万元)与比亚迪宋PLUS(15-20万元)的主力战场。

    二、“安全”与销量的双重信心

    余承东在发布会上高调宣称“鸿蒙智行无一辆车因电池问题自燃”,背后是华为与宁德时代深度绑定的技术协同。以尊界S800搭载的巨鲸电池2.0为例,其6C超充技术(10分钟补能70%)与热电分离设计,均由宁德时代麒麟电池方案迭代而来,既规避自研风险,又实现充电速度与安全性的双重突破。

    问界M8,其核心卖点在于七重安全设计,尤其是三重车门冗余解锁机制:即使在碰撞断电的极端场景下,车门仍可通过机械、电子、物理三套独立系统打开,彻底消除用户对电动车事故逃生的焦虑。

    这种“硬件堆料+算法优化”的组合,正重塑智能汽车的安全标准。

    (迫使竞品要么跟进——成本飙升,要么因技术代差丧失——减少信任)

    三、生态闭环与技术纵深构建布局

    鸿蒙智行已形成“五界矩阵”——问界(SUV)、智界(轿车)、享界(豪华)、尊界(MPV)、尚界(年轻化),覆盖10万至百万元全价位。

    小米SU7凭借“驾驶操控”标签快速崛起,但尚界的入局可能复刻华为手机“高端压制+低端缠斗”的战略:

    1. 价格带绞杀:尚界17万元起售价直击SU7核心市场(20-30万元),若华为后续推出“傲界”冲击高端,小米将腹背受敌;
    2. 生态短板:小米CarIoT模块尚未形成场景化壁垒,而鸿蒙系统已接入1.5万应用,车路协同能力更依赖华为5G基站;
    3. 容错率危机:汽车行业单车型失败即可拖垮品牌,小米缺乏子品牌作为防火墙。

    四、行业洗牌加速:传统车企沦为“代工厂”

    华为与上汽的合作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缺乏智能化自研能力的车企,要么像上汽般交出灵魂(从抵触华为到全面智选车模式),要么沦为代工棋子(如北、江)。

    尚界基于飞凡RC7改造的“存量优化”策略,实则是传统车企向科技公司输送产能的缩影。

    这种模式下,华为通过“四界+尚界”完成对主流价格带的全覆盖,并借力宁德时代、赛力斯等盟友构建供应链护城河。反观仍坚持全栈自研的车企(如:B、W),则面临研发投入陡增与市场份额挤压的双重压力。


    结语:

    华为已超越单纯造车——通过技术标准定义权、生态主导权与供应链控制权,它正成为智能汽车产业的“隐形操作系统”。对车企而言,选择只有两种:

    1. 与华为合作,以让渡品牌溢价换取智驾技术与渠道赋能;

    2. 投入自研技术,赌上现金流与时间窗口突破技术封锁。

    而消费者将成为这场博弈的最大受益者——更低价格享受高阶智驾的时代已到来,但代价或许是车企同质化与创新停滞的隐忧。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