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理想汽车通过官方网站正式发布“理想星环OS技术白皮书”,并公开其开源计划。理想汽车CEO李想在微博发文称,这是星环OS开源过程的第一步。“从立项第一天起,我们就坚信星环OS的未来是‘ 空间智能操作系统’。”理想汽车承诺:不设商业模式,不搞技术壁垒,持续投入研发迭代。

汽车操作系统的必要
在AI浪潮引发技术革命、深刻重塑汽车产业的时代背景下,汽车操作系统正进化为承载和驱动车辆 AI 智能化的重要技术引擎。作为一个融合了实时性、安全性与可靠性要求的高度复杂的软件基座,它必须有效支撑各类智能应用的部署与运行。其根本任务是在车辆庞杂的硬件资源(包括高算力芯片)与多样的上层智能应用软件之间,扮演关键的“中央指挥官”和“资源总调度”角色,为实现车辆的各种功能提供基础环境和运行保障。
它需要精妙、高效地“向下”抽象和管理底层硬件。这包括但不限于:统一驱动和管理着异构的高性能计算芯片、各类存储单元、多样化的感知传感器阵列、车内通信网络,以及关系到行车安全与操控的执行器系统。这要求操作系统需要提供确定性的实时控制能力、高效的资源虚拟化与隔离机制,将这些物理硬件有机整合,确保其协同、稳定、安全地运作。

它需要安全、灵活地“向上”支撑不断演进的应用生态。 它需要为上层应用软件——从保障基础行车安全和驾乘舒适的智能车辆控制,到守护行车安全、提升通行效率的智驾系统——开辟一片安全隔离、运行可靠、接口标准化、易于开发与部署的基础系统环境。这要求操作系统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兼容性以及强大的中间件服务能力。
因此,汽车操作系统是承载车辆网联化、AI 智能化转型的基础底座。 它的架构设计、技术先进性与安全性水平,不仅直接决定了整车电子电器架构的形态与成本,还深刻影响着功能的丰富度、性能表现和用户体验的优劣。
商业逻辑:从“单点盈利”到“生态共赢”
李想承诺“不设商业模式,不搞技术壁垒”,这一表态背后,是理想汽车对商业逻辑的重新定义。
理想星环OS的开源,本质是构建一个“技术基座”。星环OS开源后,主机厂和供应商每年可节省数百万甚至上千亿元的操作系统授权费用,这种成本节约,不仅惠及企业,更将传导至终端消费者,推动智能汽车价格下探。
同时,理想星环OS的开源,正在重塑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
传统汽车操作系统市场由AUTOSAR主导,但其封闭性和高昂成本阻碍了创新。理想星环OS的开源,为行业提供了一个“去中心化”的技术选项。即兼容性,支持所有主流芯片架构,打破硬件垄断;灵活性,允许车企和开发者自由定制,满足差异化需求。这种去中心化,将加速汽车操作系统市场的多元化竞争。
同样,理想星环OS的开源,正在推动供应链从“链式结构”向“网状结构”转变,这种协同进化,将提升整个供应链的效率。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李想承诺不控制生态,但如何避免生态碎片化、确保技术方向一致性,仍是难题。“不设商业模式”的承诺,意味着理想汽车需通过增值服务获取收入。但若增值服务定价过高,可能引发开发者不满;定价过低,则可能影响盈利。
李想的“理想主义”与现实博弈
李想的开源宣言,本质是一场“理想主义”与“现实博弈”的交织,一方面通过开源推动技术普惠,构建“创新共同体”;另一方面,在生态控制、商业模式和地缘政治中寻找平衡点。这场博弈的结果,将决定理想星环OS能否成为汽车产业的“安卓”。但可以肯定的是,李想的开源尝试,已经为汽车产业的未来打开了一扇窗——一扇通往“开放、协作、共赢”的窗。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