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电动汽车电池新国标重磅落地!明年起“不起火不爆炸”成铁律

    一、新国标核心升级:从“延迟报警”到“绝对安全”

    2026年7月1日起,我国将实施新版《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直击电动车自燃痛点。与2020版相比,新规实现三大颠覆性突破:#电池新规#

    1. 热扩散测试“死亡标准”升级:电池单体热失控后,技术要求从“着火爆炸前5分钟报警”提升至“不起火、不爆炸”,且烟气不得危害乘员;
    2. 新增底部撞击“魔鬼测试”:直径30mm钢球以150J能量撞击电池底部,要求无泄漏、起火或爆炸;
    3. 快充循环后安全极限挑战:300次快充循环后需通过外部短路测试,彻底杜绝快充引发的安全隐患。

    二、行业地震:车企与电池商的生死竞速

    技术门槛飙升

    • 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已提前布局固态电池技术,而中小厂商面临研发成本激增困境;
    • 新规明确“非驱动类电池不适用”,低速电动车、换电模式或遭重创。

    市场洗牌预警

    • 已获车型批准的产品享有1年过渡期(2027年7月前完成改造),逾期将强制退市;
    • 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预计3年内动力电池厂商淘汰率超40%。

    三、消费者视角:安全与成本的博弈

    购车黄金窗口期

    • 2026年前生产的车辆仍执行旧标准,专家建议:“若非刚需,可观望新规车型”;
    • 搭载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的车型(如比亚迪海豹)或成最大赢家。

    潜在成本转嫁

    • 电池包防护结构升级可能导致车价上涨5%-8%,但保险费用有望下降;
    • 二手车市场将出现“新旧国标”价格断层,2025款车型残值率或暴跌

    安全革命的代价与曙光

    这场全球最严电池安全变革,既彰显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自信,也暴露出激进标准下的产业链阵痛。正如工信部负责人所言:“用短期阵痛换取长久安全,是走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而对普通消费者而言,或许更应记住网友的犀利评论:“再先进的国标,也抵不上厂家良心!”

    (本文政策解读经多位行业专家核验,数据综合自权威信源)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