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产车纷纷采用大尺寸轮胎,甚至成为设计趋势。这也导致了许多用户小白认为:超级跑车用大轮胎,那同价位国产车的轮胎更大,就意味着它们都具有颜值高、性能强的特点。但是,更大的轮胎究竟能给车带来多少实质性的提升?大轮胎到底是不是国产车的营销噱头?

大轮胎是高端化的趋势:美观和实用的平衡
现在的大型轿车、纯电车型,随着车身尺寸不断增大,若是轮胎的尺寸不足,会导致“头重脚轻”的情况。同时,大轮胎在设计平衡上也至关重要,像蔚来ES8这种纯电车型,因其电池包布局会使车身偏高,而大轮胎可有效填补轮拱空间,提升比例和谐度。另外,大轮胎在外观上是一个加分项,它最直观的优势便是有更饱满的视觉填充和比例优化来增强车辆的“存在感”,像奔驰G级别、Jeep牧马人的大轮胎可以减少轮拱与轮胎之间的空隙,让车身显得更加大气、扎实。

大轮胎带来操纵感但也牺牲了部分安全、舒适性
当前国产车推广的“大轮胎”本质是大轮毂+低扁平比的组合,在领克、极氪、小米这些性能、运动车型上表现较多,就比如领克03+胎宽为245mm,小米Su7Ultra前胎265mm、后胎305mm,因胎壁较短,胎面宽阔,因而接地面积大,轮胎可承受的压力也大,对路面反应非常灵敏,转弯时的侧向抵抗能力强,车辆的操控性强。但是,低扁平比轮胎本质上是牺牲了轮胎缓冲层厚度,这就导致乘坐人的舒适性会下降、振动过滤能力下降,过坑爆胎风险提升等问题。

避免为“虚大”买单,选车结合用车场景
在选择车型以及对应的轮胎上,用户须明确用车需求,通勤党建议选择低排量的车型再匹配225/55 R18轮胎,有效过滤路面颠簸的同时能耗低,再加上更换轮胎的成本不会超过7、800,成本较低;而追求性能及颜值的用户可选择245/40 R20这种型号的轮胎,但需要承担能耗、轮胎更换成本偏高的后果。

国产车偏爱大轮胎,是如今技术、市场与用户需求作用下的结果,国产车若想真正实现高端化,仍需在底盘调校、轻量化等核心领域深耕。
(文/朝硕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