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势 N9 上市价格 38.98 - 44.98 万,我觉得这个价格合理。这个级别的 SUV 该怎么定价,之前友商已经 “趟过水” 了。问界 M9 定价 46.98 - 56.98 万,月销能有 1 万多台;理想 L9 定价 40.98 - 43.98 万,也能有 6 - 7 千辆。其实,这个价位的用户不会看谁定的低就买谁,他们一看品牌,二看颜值,三看技术,价格可能要排在第四点之后。有网友问我:“你觉得腾势 N9 会抢走多少问界 M9 的量?” 这个问题我回答不了,就好比你问科技博主,华为手表抢走了多少苹果手表的量,我估计他也回答不了。因为对于国产新能源来说,冲击 40 - 50 万这个价位的市场,是目前这个时间点必然要做的事情。产业链打通了,技术积累了,品牌也被大家认可了,到了该出一款旗舰 SUV,把所有能 “秀” 的肌肉都秀出来的时候了。所以,各品牌想的一定不是要抢走对手多少量,而是我怎么尽量把产品做好,做出差异化,剩下的交给客户自己选择。
大家想过没有,当你口袋里有 40 - 50 万预算的时候,你会买什么车?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如果你没有开过 BBA,大概率还是首选宝马 5 系、奔驰 E 级,毕竟一辈子没有成为豪华车主,有的人会感觉自己挺失败的。如果你正准备结婚,或者你要过年回村,可能丈母娘、你父母也会支持你买 BBA,而不是理想、问界、腾势、领克这些品牌。但已经买过 BBA 的车主,他们会明白一个道理,BBA 也就那样,开起来并没有比我上一台大众、丰田、本田好多少。无非是内饰豪华一点,出门有面子一点。该出问题还是会出问题,保养维修还贵得离谱。所以 BBA 车主再换下一台车的时候,可能会有两种想法:一是觉得家里已经买了 BBA,再换车起码要比之前的车好一些,之前开 3 系,那就换到 5 系或者 E 级,之前开 X1,那就换到 X3、X5 或者 GLC、GLE;另一种想法,就是看看有没有什么平替?以前国产新能源几乎没有 40 - 50 万价位的车,如今这波新能源中大型 SUV 集中上市,其实就是 BBA 最好的平替。这段分析,也可以回应那条网友的提问,根本不是腾势 N9 上市抢走多少问界 M9 的量,而是腾势 N9 和问界 M9,一起在抢 BBA 的量。
放眼整个市场,能掏出 40 - 50 万去买车的家庭并不多,这不仅是高净值人群,这个区间的车也是高利润车型。10 - 20 万的车也许量大,但是利润少;百万级的车也许利润高,但是销量少。只有把 40 - 50 万的车销量做上去了,那才是企业真正的 “现金奶牛”。所以,这是商家必争之地。换句话说,每一家企业老总都会非常认真地对待这个级别的产品。你可以理解为,相当于奔驰的老总看待 S 级,宝马的老总看待 7 系,奥迪的老总看待 A8 一样。它是这个品牌的脸面,是形象代言车型,不一定要是爆款,但一定要口碑好,能让品牌具备社交属性。
腾势 N9 是一款中大型插混 SUV,它与问界 M9 和理想 L9 不一样,它是插混,不是增程。插混的好处是可以根据低速或者高速,来选择用油还是用电。大家应该知道,高速油耗低,低速电耗低。而增程只能用电驱动,因此上了高速,电耗偏高,电耗尽了,发电机用油发电,再继续用电来开,这样油耗又偏高。但如果你说,我大部分时间都不用油,我只用电开,那插混与增程对你来说,还真没太大区别。反过来,增程可能反而对你更有吸引力,因为增程车型往往配备的电池更大。比如问界 M9 配备了 52 度电池包,理想 L9 配备了 52.3 度电池包,但是腾势 N9 只配了 46.9 度电池包,因此问界 M9 的 CLTC 纯电续航能有 290km,理想 L9 能有 280km,而腾势 N9 只有 202km。所以不排除有一部分人对纯电续航有要求,会偏向于选择问界和理想。而实际上它们综合续航都在 1300 - 1400km,足足够用。而腾势 N9 真正的优势是在于三电机,零百加速 3.9 秒,比问界 M9 的 4.9 秒,理想 L9 的 5.3 秒都要更猛一些,而且能实现的功能也更多,这个后面再讲。反正在驱动形式上一句话总结就是:你要长途多,建议还是优先选择插混而不是增程;但你两点一线,日常市区代步多,经常用纯电来跑,那增程车的纯电长续航也许更适合你。
其实现在 9 字头的中大型 SUV,车长都超过了 5 米 2,轴距都超过了 3 米 1。可能很多家庭的女同胞不太敢开这么大的车,实际上到了这个级别,360 全景影像、透明底盘、自动泊车基本都标配了,我实际体验下来,感觉停车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有时候往往不是停车难,而是出车位难。有时候,我们出车位是往左转,如果左侧的车没停好,车头延伸出去一些,对面又停了一排车,这种情况有些新手司机就比较纠结了,来来回回倒好几把都出不出去,又宽又长的大车在这种场景下确实尴尬,就算配了后轮转向也不好使。只能靠老司机的距离把控,以及正反打方向来回移库的经验。所以选择这样的大车,别总说空间大、座椅多能照顾家人,你要想想家里几个人开这车,你是否真的照顾到了她开车的感受?

腾势 N9 的造型设计,我的观点是不难看。如果一定要在 M9、N9、L9、领克 900 里面选一个外观设计我最满意的,我比较偏向于选择理想 L9,虽然这造型已经上市好几年了,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设计得都很协调,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审美。如果我真要买这一级别的车,我会把外形我喜欢的车优先级往前调,其次再看它们的动力、空间和配置。内饰方面,前排有三块大屏、HUD 抬头显示、可升降的帝瓦雷音响,二排带吸顶屏,还有双开门冰箱。腾势 N9 的内饰我觉得设计得挺好。但往往客户最终选择哪款车,很可能关键点就在内饰层面上。比如说,我刚试过领克 900,那块后排 30 英寸 6K 屏我就很喜欢,特别是可以分屏,而且前后排四个座位都是头枕音响,跑长途的时候,车上一家三口各干各的互不影响。这点非常吸引我。但回头看看腾势 N9,有双开门冰箱,前排有一层,后排也有一层,这也很实用。但我又觉得腾势 N9 的副驾驶娱乐屏用处不大,因为我的阿维塔 11 就有副驾驶娱乐屏,这种嵌入式的小屏,坐在副驾的人宁愿玩手机,也不愿点开看视频。但像理想 L9 和领克 900 那种悬浮式双联屏,因为副驾屏的尺寸大,而且距离副驾相对较近,操作更方便,利用率就会高很多。但是腾势 N9 副驾有零重力座椅,一二排可以平铺,打开吸顶屏,秒变私人影院,二三排也可以平铺,秒变大床房,甚至三排座椅可升降,还能与后备箱组成大床。很明显,腾势的工程师对 “床” 的研究很到位啊。领克 900 的工程师研究座椅旋转怎么坐,腾势的工程师研究怎么放倒怎么睡。
最后说说腾势 N9 的核心卖点,有四个:易三方、天神之眼 B、云辇 - A、灵鸢。无论是 38.98 万元的尊荣型,还是 44.98 万元的旗舰型,易三方、天神之眼 B、云辇 - A 都是标配,而这个灵鸢是一套车载无人机系统,需要选装,价格 16968 元,为什么有零有整,因为包含 968 元的 DJI Care。这套无人机等于是在车顶设置了起降台,你可以在车机屏幕上点击 “起飞”,而且车辆可以在行进中操作,当然对车速肯定有要求。主要用来干什么呢?如果你喜欢自驾游,可以让无人机跟拍,用来当 vlog 素材,它车顶还有一套 4k 高清摄像头,无人机起飞,可以地面空中双视角无缝切换。如果跑去 318,遇到堵车,你还可以飞无人机看看前方发生了什么,是事故还是塌方。如果后方没车,能掉头尽早掉头。这反正是选装,用不用看个人。
而易三方、云辇 A、天神之眼 B 大家应该很熟悉了,我早期视频都介绍过,易三方的三电机独立驱动、后轮转向、VMC 整车运动控制系统,可以蟹型模式,可以圆规掉头,不仅加速快如闪电,就算爆胎了也稳如老狗,当然也有云辇 A 双腔空悬的辅助。天神之眼 B 是带激光雷达的智驾系统,比亚迪在智驾方面发力比较晚,但是这么大的销量摆在那儿,迭代进度应该非常快,硬件底子不差,软件你边开边升级,应该会越用越好用。
至于腾势 N9 的价格,38.98 - 44.98 万,我真觉得定得没任何问题。这 6 万差价,主要是:ADB 自适应矩阵大灯、17.3 英寸 2.5K 吸顶屏、流媒体内后视镜、NAPPA 真皮座椅、副驾零重力座椅、二排双电动腿托、二排侧窗电动遮阳帘、帝瓦雷 26 扬声器音箱(入门 20)、电动侧踏板和智能电动门(限时赠送)。我推荐直接上顶配,倒不是觉得这些配置值 6 万,而是怕你花了 38.98 万买了低配,用一段时间发现缺了这些配置,会捶胸顿足后悔当初没加钱上高配。这种情况在我身边屡见不鲜,买高配是付钱的时候难受,用的时候一直爽。买低配是付钱的时候爽,用的时候一直难受。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