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来聊点新鲜的,就是最近挺火的那个机器人跟汽车结合的玩意儿。听起来是不是特科幻?什么人形机器人进厂拧螺丝,什么机器人帮你自动充电、泊车...
听着是不是觉得挺美的,但是咱们得扒开那些宣传口号,看看底下到底是啥东西,对不?

老规矩啊,我可没收任何厂家的钱,不然我名字倒着写。那些拿钱办事,把消费者当韭菜割的,我看着就来气。
先说说那个最狠的吧,人形机器人进工厂。特斯拉那个擎天柱(Optimus),还有小米那个铁大(CyberOne),都说要进厂干活,替代生产线上的工人。

这事儿吧,理想很丰满。你们想啊,机器人不累、不要工资、不抱怨,理论上能7x24小时干,精度还高,那造车成本不就下来了?车价是不是就有希望降了?
但现实呢?骨感得很。说实话,现阶段这俩机器人,更多还是“秀肌肉”的成分。你看他们发布的视频,走走路、拿个东西还行,真要上生产线,去完成那些复杂、精密的装配任务,我觉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稳定性、效率、成本,这都是大问题。

一个机器人现在多少钱?维护成本呢?坏了谁修?效率真比得上熟练工吗?这些问题厂家可不会主动告诉你。
所以啊,现阶段看到厂家宣传这个,你就当看个乐呵,别真以为马上就能买到机器人造出来的便宜车了。至少,我觉得三五年内够呛。

再来说说稍微“接地气”一点的,比如机器人自动充电、自动泊车。有些高端停车场或者特定品牌的充电站,开始搞这个了。
你把车开到指定位置,有个机械臂或者小机器人过来,自动识别充电口,插枪充电;或者直接帮你把车停到车位里。这个听起来就靠谱多了,技术难度相对低一些,使用场景也明确。

对有钱、图省事儿的用户来说,这功能可能有吸引力。比如蔚来的换电站,其实也算一种高度自动化的机器人服务嘛。还有一些车企搞的自动代客泊车(AVP),车自己开到车位停好,这也算广义上的“机器人”应用了。
说真的,现在机器人和汽车的结合,就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人形机器人进厂这种,噱头大于实际,短期内别抱太大期望,等等看再说。
而像自动充电、自动泊车这些,更像是锦上添花的功能,技术在发展,未来可能会普及,但现在也不是刚需。
所以啊,大家看车选车,别被这些花里胡哨的“未来科技”迷了眼。关键还是看车子本身怎么样,三大件(虽然电车不这么说了,但核心技术得看)、安全性、续航、智能化程度(是真智能还是人工智障)、空间、舒适性这些。

别听厂家吹得天花乱坠,就觉得这车无敌了。记住,咱是掏钱的消费者,不是厂家的粉丝,保持清醒,多问几个为什么,别轻易被“充值”的声音带偏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