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极越“塌方”:4000人的眼泪与资本的沉默

    一场没有赢家的崩盘

    2024年末,极越汽车的“猝死”像一颗深水炸弹,炸开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华丽表象。4000多名员工被拖欠工资与社保、车主在寒风中守着断网的车机、供应商联名讨债20亿……这场崩塌的背后,是资本与责任的博弈,也是普通人被时代巨轮碾过的缩影。


    一、员工的寒冬:从“N+1”到“无人负责”

    “签协议时,文件连公章都没有,我们凭什么相信?”一位极越员工在社交平台的控诉,揭开了这场谈判的虚伪面纱。12月19日,极越COO罗岗公布“N+1”赔偿方案时,现场掌声与质疑声交织。然而,承诺的共管账户与股东垫资未能消解疑虑——员工发现,三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女性的保障仅停留在“口头承诺”,而离职补偿金可能因资产归还问题被克扣。


    更残酷的是,社保断缴的连锁反应正在发酵:一位怀孕员工哭诉,“若选择离职,2N补偿甚至不够覆盖产假;若留下,谁又能保证下个月的工资?” 这些挣扎,让“体面收场”的官方说辞显得苍白无力。



    二、车主的困境:30万买的车,成了一堆“铁皮”?

    “车机断网三天了,售后电话永远是忙音。”一位极越01车主在维权群里写道。尽管百度承诺“智驾系统永不停止服务”、吉利宣称“领克承接维修”,但车主发现,部分线下网点已关闭,基础钣金喷漆需跨省处理。更荒诞的是,有车主因车辆故障无法启动,不得不自费拖车——而这辆车,刚提车不到一个月。


    社交媒体上,“极越车主组团退车”的话题阅读量破亿。一位网友评论:“资本造车时吹嘘‘颠覆传统’,崩塌时却连轮胎都补不起。”


    三、供应商的血泪:20亿欠款与产业链的崩塌

    “极越欠我们3700万广告费,公司现金流快断了。”浙江星塘文化传媒的负责人声音沙哑。一份《供应商联合声明》显示,极越拖欠近20亿款项,波及数百家企业,从电池供应商到传播服务商无一幸免。


    更令人心寒的是资本的态度。尽管百度、吉利垫付数亿元善后员工薪资,但供应商的债务仍被踢回极越“破产清算”的深坑。“大股东救员工是社会责任,救供应商就是‘商业风险’?”一位供应商愤懑道。



    四、资本的博弈:责任边界与人性底线

    百度与吉利的“救火”看似积极,实则暗藏争议。法律上,股东无需为极越债务兜底;但道德上,两家巨头难逃“甩锅”质疑——毕竟,极越的诞生曾贴着“百度AI+吉利制造”的金字招牌。


    员工们试图用非常规手段维权:向苹果公司投诉百度App、在吉利4S店拉横幅……这些无奈之举,折射出普通人在资本游戏中的渺小。“我们不是要拖垮谁,只想拿回血汗钱。”一名员工的话刺痛人心。


    五、行业的警示:极越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极越的崩盘撕开了行业的遮羞布。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近30%新能源车企存在财务危机,高负债、低毛利、恶性价格战已成常态。威马、高合、极越的接连暴雷,宣告“烧钱换市场”模式的终结。


    一位行业专家坦言:“车企不能只靠PPT融资,更要学会赚钱。否则,每一次‘颠覆’背后,都是普通人的血肉代价。”


    最后需要明确一点:当资本退潮,谁来捡拾贝壳?

    极越事件仍在发酵,员工的眼泪、车主的愤怒、供应商的绝望,构成一幅资本狂潮退去后的狼藉图景。当我们在为“智能驾驶”“科技革新”欢呼时,是否想过——那些被遗落在沙滩上的普通人,该如何面对生活的巨浪?


    或许,只有当企业将“社会责任”刻入基因,当监管为狂热资本套上缰绳,这样的悲剧才不会重演。而此刻,我们至少可以记住:每一场商业神话的背后,都该有对人性的敬畏。


    (本文事件进展将持续跟进,欢迎读者留言讨论)

    次阅读
    1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1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