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赛车运动的热土上,CKC中国卡丁车锦标赛(简称CKC)如同一颗璀璨的星,点燃了无数年轻车手的梦想。自1997年由中国汽车摩托车运动联合会创立以来,这项赛事以其专业性和公平性,成为国内最负盛名的卡丁车盛事,更被誉为中国赛车手的“启蒙学堂”。从这里起步的车手中,最耀眼的名字莫过于周冠宇——中国首位F1正式车手。他的故事如同一面旗帜,激励着每一位在CKC赛道上挥洒汗水的少年。而2025年4月11日至13日的澳门站,又为这段传奇书写了新的篇章。

想象一个9岁的男孩,握着卡丁车的方向盘,眼神里满是对速度的渴望。2008年,周冠宇就是这样在CKC赛场上开启了他的赛车人生。2009年,他以无可匹敌的表现摘下8-12岁组别的年度桂冠;2010年,更是创下“八站八胜”的壮举,成为国内卡丁车史上首位“大满贯”得主。这份成绩不仅让他被法拉利车手学院选中,也为他日后站上F1赛场打下了坚实基础。CKC的赛道,见证了周冠宇从懵懂少年到国际车坛新星的蜕变,也承载了无数车手的青春与梦想。

如今,CKC的足迹遍布上海、广州、株洲、澳门等地,每一站都吸引着来自全国乃至海外的车手和观众。这项赛事正在迈向更广阔的舞台,引入国际汽联认证的裁判团队,确保每一场比赛都公平而专业。2025年的CKC已进入第二站,选址澳门路环小型赛车场。这条赛道以其多弯、起伏和极高的技术要求闻名,堪称车手技术和胆识的试金石。无论是精准的入弯,还是果断的超车,每一个动作都在考验着车手的极限。

这场澳门站的比赛覆盖了各个年龄段,让赛车运动的魅力触手可及。7-12岁的儿童组使用电动卡丁车,降低了门槛,让更多孩子能体验引擎的轰鸣;12-14岁的青少年组开始接触燃油车,为未来更高阶的赛事积攒经验;14岁及以上的成人组竞技水平直逼国际标准,是年轻车手崭露头角的舞台;而32岁及以上的大师组,则为退役车手和爱好者提供了重温热血的机会。比赛分为三个阶段:适应期让车手熟悉赛道、调试车辆;排位赛采用“双阶段淘汰制”决定发车顺序;正赛包括短程冲刺、耐力追逐和冠军决胜三个回合,紧张刺激又不失公平。成人组统一配备Rotax Max 125cc引擎,通过电子限流器将动力偏差控制在±2%以内,确保每位车手都能在同等条件下尽情发挥。

这场比赛的戏剧性从周六便开始上演。细雨笼罩着赛道,湿滑的路面让每一次转向都充满风险。儿童组的预赛1共8圈,杆位发车的Michael Vino SATRIO与韩雨晨展开激烈缠斗,攻防之间尽显少年意气。最终,Michael Vino SATRIO守住领先,韩雨晨、刘晋宇、徐熙喆和韩兆恩位列前五。青少年组因天气原因仅完成预赛1,Conrad GARROW从杆位起步,稳稳拿下第一,Danish Irwan CHEN紧随其后。成人组的34名车手在12圈预赛中格外谨慎,孙一北、张孝贤和刘司銮凭借稳健的表现名列前三。湿滑的赛道不仅考验技术,更让车手的心理素质暴露无遗。

周日的决赛,阳光终于洒满赛道,比赛进入白热化。儿童组的较量中,超级预赛排名第四的韩兆恩上演逆袭好戏,凭借精准的节奏和果断的超车摘得冠军,收获30积分,刘晋宇和韩雨晨分获二、三名。成人组的决赛同样扣人心弦,唐子萱与孙一北展开长达数圈的缠斗,两人的每一次博弈都让观众屏息。最终,唐子萱以微弱优势冲线夺冠,孙一北屈居亚军,而超级预赛第四的张孝贤奋力追赶,登上季军位置。这些瞬间,不仅展现了车手的实力,也让人们感受到赛车运动的纯粹与激情。

CKC的意义远不止于比赛本身。它是中国赛车未来的孵化器,为无数年轻人铺就了通往更高舞台的路。数据显示,近三届赛事中,超过40%的青少年组冠军已晋级更高级别的赛车体系。从卡丁车起步的经历,几乎贯穿每一位F1车手的童年。塞巴斯蒂安·维特尔8岁时赢得卡丁车冠军,迈克尔·舒马赫亲自为他颁奖;多年后,维特尔成为四届F1世界冠军。舒马赫曾说:“卡丁车是赛车运动最好的课堂。”这句话在CKC的赛场上被一次次验证。


对于那些梦想站上CKC赛场的朋友,参与并不遥远。车手需持有中国汽车摩托车运动联合会或HKAA香港小型赛车总会颁发的国家级卡丁车赛照,或由所在地ASN颁发的国际赛照,且在有效期内。未持证者可提交报名表及相关证明。每站报名费2500元,不含保险、轮胎和燃油费用。站上领奖台的回报颇为丰厚:冠军可获5000元,亚军3000元,季军2000元;年度积分冠军更可赢得10000元奖金,并享受报名费减免。

2025年CKC澳门站的引擎声已渐渐远去,但留下的热血与感动依然在心头回荡。无论是雨中的坚持,还是阳光下的逆袭,每位车手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属于赛车的故事。CKC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个梦想的起点。它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热爱,脚下的赛道就能通向无限可能。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