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贾健旭的鸡蛋壳和上汽的新生

    城市汽车头像城市汽车头像
    城市汽车前天 20:52

    在近日举办的"上汽之夜"活动上,贾健旭用一个鸡蛋壳的广告,传递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上汽集团不能做那个被外力打破的鸡蛋,而是要迸发生命力,破壳而出。

    毫无疑问,这是上汽集团,这家中国汽车工业过去几十年来一直占据龙头位置的领军企业,在其转型智能电动时代过程中,所传递出来的明确信号。

    从集团高层直白的表态到技术路线的系统阐述,这场发布会勾勒出了上汽集团面向未来的发展蓝图。

    作为年销量逾500万辆、保有用户超1亿的行业巨头,上汽清醒认识到规模优势可能成为转型包袱。

    贾健旭强调,企业必须主动打破既有体系桎梏,在外部环境颠覆传统模式之前完成自我革新。

    而用小鸡破壳而出这个充满象征意义的开场,在集团董事长王晓秋及核心管理层全员出席的背景下,展现出高层推动变革的坚定态度。

    面对产业变革,上汽首次系统阐释其平台化战略的几个重要突破路径。

    在数据平台层面,依托千万级用户基盘,构建覆盖研发、制造、服务的全链条数据生态系统。这个基础平台的搭建,不仅支撑内部创新,更为外部合作伙伴提供协同创新的数字底座。

    与此同时,上汽集团还着重聚焦了用户价值重构。

    通过整合覆盖5-50万元价格区间的产品矩阵,上汽试图打破传统车企的单一服务模式,在智能座舱、车联网服务等领域探索差异化权益体系。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王晓秋提出的"起点合伙人"概念,将消费者角色从产品购买者转变为价值共创者,很明确地表明了下一个时代上汽品牌打造,产品打造的整体思路转变。他们不再猜市场的喜好,而是真正让消费者告诉他们。

    这是很多车企都想做,也确实在做的事情。但能不能成功,则又是下一个阶段对于上汽集团的重要观察点。

    当然,如果说开放与车主共创是一个好主意,但需要逐步着手去做。那么尽可能地和当今中国最重要的龙头科技企业携手合作,则是一个可以快速实现的路径。

    在上汽之夜上,华为、大疆、地平线、Momenta等科技企业高管同台亮相,这种"技术供应商联盟"的呈现方式,毫无疑问是上汽集团的一个重要突破。

    多元技术路线的并行,既保证了技术迭代的多路径选择,也为不同场景需求提供适配方案。

    这种同时推进多种技术路线,与多个伙伴同步合作的方式,是上汽作为一家全球顶级汽车集团雄厚实力所能支撑的路径。也保证了其在未来,品牌、产品,以及技术,容错空间更为宽广。

    而从产业生态角度看,多元技术路线的竞争共生,既有利于加速技术成熟,也能避免市场陷入单一技术垄断的僵局。

    当然,在合作伙伴的多元选择之余,上汽也依然会坚持自己既有的技术路径持续推进。比如,智能底盘技术的持续迭代,印证了这家传统车企对机械素质的坚守。

    从线控转向到智能悬架,这些构成车辆操控本质的技术模块,上汽选择完全自主开发路径。

    当然,既然说到了自主技术研发,就不得不关注上汽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布局。

    与清陶能源合作的研发项目,计划在2027年实现量产装车。尽管这项技术尚处攻关阶段,但作为影响电动车革新的关键变量,其进展将直接影响上汽在电动化赛道的位置。

    在这场信息量密集的发布会上,上汽集团展现出头部车企罕见的坦诚与务实。没有炫酷的概念车亮相,没有夸张的技术参数比拼,取而代之的是对转型痛点的直面与解题思路的梳理。

    毫无疑问,王晓秋与贾健旭十分清楚,如今的上汽集团,推出怎样的产品并不是当务之急。更重要的是,将整个集团未来的前行大方向梳理清楚。而后,在这些稳固的基础之上,再来打造领先的产品,显然更能事半功倍。

    从平台化架构到技术路线选择,从用户价值重构到核心技研坚守,上汽之夜的每个战略切口都指向同一个命题:在产业百年变局中,传统巨头如何实现大象转身。

    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就藏在"鸡蛋破壳"的隐喻之中。

    而对于我们来说,更值得期待的是,贾健旭将如何呈现给我们一个破壳新生的上汽集团。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