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说燃油车“凉了”的评论均为谬论,首季度销量数据全面否定该观点

    天和Auto头像天和Auto头像
    天和Auto04-12

    2025年Q1(首季度)里听到最多的汽车相关话题是“燃油车要凉凉。”

    每当去翻看相关资讯的时候总能看到一大批自媒体喜闻乐见似的搬出一堆数据唱衰燃油车;可是数据来源并不明确,或者基本是“一眼假,”抑或者是凭空杜撰或主观想象出的内容。这些内容是没有参考价值的,而且燃油车即便在新能源汽车势头最猛烈的阶段里,其所占份额也有半数!如果燃油车忽然“凉凉”那将会是整个汽车市场乃至于整个行业的基础崩塌,所以这样的评论看起来多少有些幼稚。

    现在来看准确数据吧。

    由中汽协统计、在工信部官网发布的《2025年3月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来了,其提到两组非常重要的数据。

    1. 3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0.6万辆和291.5万辆,1~3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56.1万辆和747万辆
    2. 3月新能源汽车产销数据为127.7万辆和123.7万辆,1~3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18.2万辆和307.5万辆

    数据资料真实、公开且可查。

    数据摆在这里那就不难计算占有率,3月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3.7万辆,而总销量是291.5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总销量的比例则为42.43%,那么燃油车的同期所占份额则为57.57%。

    同时首季度的数据也已确认,新能源汽车共计307.5万辆的销量占总销量747万辆的41.16%。

    以上销量数据均包括商用车型。

    观点

    燃油车在一个较长的周期内依然会是市场基石,新能源汽车还有一些需要克服的难题。

    比如:

    1.低温续航里程衰减。

    冬天已经过去、夏天即将到来,但是冬天还会再来;而动力电池一旦到寒冷的冬季就会出现性能的衰减,暖风系统的耗电量还是很大。于是电动汽车使用暖风会造成续航里程40%左右的衰减的说明还在车辆能源消耗量的标识(贴纸)上。这个问题到现在为止还是无解,有些车企期望以提高快充功率的思路去解决,这是典型的“头疼医脚;”即便充电速度足够快,频繁的停车充电依然麻烦,而且现实中并没有能支持兆瓦充电的设备,这个思路行不通。

    2.充电设施的建造成本。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对于充电桩市场而言必须先有大量的、支持高功率快充的汽车,其才会考虑去建造配套数量级的高功率充电桩。可是对于消费者而言,没有足够多的高功率充电桩的话,选择这样的汽车和选择普通电动汽车又有什么区别?

    可是兆瓦级充电桩的建造成本是普通直流快充桩的五到十倍之高,这个难题如何解?反之,现在的充电桩能达到100多千瓦的充电功率就算不错,集中充电的时候只会更低,那么近车辆支持超、快充也就没有太大意义了。

    3.动力电池何时才能做到不起火、不爆燃。

    虽然最新标准要求电池必须做到相关标准,可是在不可预测的交通事故中,作用力难以预测的碰撞是否会让使用液态电解质的锂电池起火同样是难以预测的。道路上有许多重型卡车和大型客车,这些车辆在以中、高速行驶的时候,一旦碰撞就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力;撕裂乘用车型就像是人撕纸板一样轻松!所以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能依然会是一部分消费者的忧虑。

    目前看来只有加速使用固态电解质电池的应用才能克服该难题。

    可是在低成本的液态电解质动力电池可以为车企带来巨大效益的阶段里,固态电池的普及应用会有很大的障碍。

    综上所述,在上述三个难题尚未克服之前,新能源汽车理论上是不可能完全替代燃油车的;尤其是在商用车领域里,仅充电效率、充电场地这两个难题足以确定长途运输车难以全面电动化,而换电模式尚未成熟,架空接触电网等方案有需要基础道路设施的全面改造,所以短时间内完全不可能实现电动化,电动商用车还是主要用于小区域内的运输。

    现在还认为“燃油车凉了”吗?

    为时尚早。

    并且预测新能源汽车的免购置税政策很难持续更长的时间,专用号牌政策也有可能出现变化;毕竟已有多个机构倡导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的同权,届时新能源汽车的产品竞争力会有所减弱。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