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合资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动作频频,都想着打造出爆款产品来提升品牌形象,今年3月6日,东风本田宣布全新纯电中型SUV“本田S7”上市,该车型拥有高阶智驾的加持,智能化表现大幅提升,官方指导价是25.99-30.99万元,旨在于中高端汽车市场闯出一片天。

然而新车上市后市场反响并不乐观,据门店销售反应,本田S7发布后专门到店看这款车的人寥寥无几,大多数人都是简单略过一眼随后又奔着其他车型去了,而根据3月份的最新销量数据显示,东风本田S7(图片|配置|询价)月销量仅有373辆,可见消费者对这款车并不是特别感冒。
那么究竟为啥本田S7不受待见?首先要提一嘴的是,本田S7前身是“烨S7”,官方原本计划是要打造一个全新的汽车品牌,可惜“烨”字体备受争议,最终无奈只好淡化了烨品牌并直接命名为“本田S7”,车型给人营造的初印象就已经不好了,这在新车前期宣发上算是犯了大忌,导致很多人早早将其排除在备选清单中。

从产品本身来看,本田S7外形设计是很有新鲜感,整车风格都和以往的本田车型截然不同,但却并没有踩中国人的审美,外观采用了大量生硬、凌厉的线条勾勒,也许是想要营造出“机甲风”,但车身造型又不够硬派,导致整体风格稍显违和,不太符合国内消费者的主流审美,这对于“颜值即正义”的年轻用户群体来说是毫无吸引力的。
吐槽完外观,内饰设计也存在槽点,虽然车内堆砌了大屏幕,但是中控屏却采用了很多人不喜欢的竖置布局,以前丰田亚洲龙类似的风格已经被人骂惨了,本田S7还想“头铁”检验消费者的自适应能力,坐进车舱内就感受到一股浓浓的合资车气息,总体感觉与车子二三十万的身份好像不太相符,在档次感、科技感的营造上还有较大的进步空间。

东风本田S7定位是中型SUV,看起来车子好像蛮大的,但实际尺寸只有4750/1930/1625mm,如果对尺寸参数没有概念,那拿比亚迪宋PLUS新能源来作为参考,宋PLUS的长宽高是4775/1890/1670mm,除了宽度以外,宋PLUS的长度、高度均比本田S7大,就算本田S7的轴距达到了中型SUV的标准(2930mm),但很多人只要看到外形觉得偏小气,就不会再有坐进车内体验空间表现的欲望了。
不可否认,本田S7在车机、智驾方面的表现确实比以往的本田车型强不少,搭载了Honda CONNECT4.0车机系统,但车机芯片用的还是骁龙8155芯片,要知道这可是辆25.99万起售的中高端车型,怎么连8295芯片都不舍得给?

智驾方面搭载了Honda SENSING 360+高阶智驾系统,可实现L2+级驾驶辅助功能,但却缺少激光雷达的加持,同时本田的高阶智驾系统此前也没有受过市场的充分验证,大家对这套系统的具体表现如何是抱有质疑的,因此智驾系统暂时还无法成为本田S7的核心卖点,与同价位的产品相比,本田S7只算是将竞品车型都有的配置给补齐了。
动力方面,本田S7单电机车型最大功率200KW,双电机车型最大功率350KW,四驱版本0-100km/h加速最快4.6秒,动力表现尚可,但续航表现又有些不尽如人意了,车辆匹配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组,CLTC纯电续航分别是620km、650km,车辆缺少长续航版本,能给消费者选择的空间还不够大。

除了外内饰设计不讨喜、尺寸不够大、车机/智驾不吸睛、续航里程不够长以外,本田S7还存在一个致命的短板——品牌影响力弱,在很多人眼里合资车已经成了“落后的代表”,本田至今为止没能打造出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爆款电车,本田S7一上来就卖高价,消费者难免会望而却步,就算喜欢这车也不敢贸然入手,都担心车子后期会不会有大降价,谁都不希望自己成为被“割韭菜”的那个人。
如今二三十万价位段有太多选择了,“洋品牌”有特斯拉Model Y,国产品牌有问界M7、比亚迪唐L、极氪X7等等,本田S7在这些强劲的竞争对手面前显得黯然失色,想不上市爆冷好像都不太现实,如果本田清楚当前的市场环境,那就应该给车子制定一个更合理的价格,那么大家觉得本田S7卖多少钱才合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