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排量发动机别配AT变速箱,动力太肉!”——这句话在车圈流传了十几年。去4S店看车,销售会告诉你:“1.5T的发动机还是要配双离合,AT变速箱带不动。”但有个品牌很例外,马自达全系车型(包括1.5L、2.0L)都用6AT变速箱,车主却反馈堵车的时候开马自达很跟脚。

更离谱的是,马自达连颗粒捕捉器都不用装,尾气照样达标。 咱们今天就盘一下这背后的黑科技。
一、AT变速箱的“先天缺陷”,被马自达改成了“必杀技”
要理解马自达的厉害,得先搞懂传统AT变速箱的痛点。

普通AT变速箱(比如丰田爱信)最怕低速行驶。当你堵车时慢慢往前挪,一档、二档频繁切换,液力变矩器就像两根橡皮筋在互相摩擦,30%的动力直接变成热量烧掉了。这就是为啥小排量车用AT变速箱容易“干吼不走”,油耗还高。
但马自达的6AT,干了一件颠覆行业的事:把橡皮筋换成齿轮硬连接。
它的液力变矩器里藏了一套多片锁止离合器,只要车速超过8km/h(差不多是人快走的速度),离合器就直接把发动机和变速箱“锁死”,动力传递效率飙升到95%。这相当于手动挡挂挡后踩下离合器的脚彻底松开,动力零损耗。
二、自吸发动机的逆袭:高压缩比才是硬道理
有人说:“马自达的发动机参数也不高啊,2.0L排量才158马力,凭啥带得动AT?”
秘密藏在发动机的压缩比里。

普通汽油车的压缩比一般在10:1左右,但马自达的创驰蓝天发动机硬是做到了13:1(国内版本为了适应92号汽油,实际调校到12:1)。这相当于把汽油压得更狠、烧得更透。同样一升油,马自达能多榨出15%的能量。
更绝的是,马自达的发动机在低转速时就能爆发90%的扭矩。比如昂克赛拉的2.0L发动机,2000转时就能输出202N·m,几乎赶上某些1.5T涡轮机的水平。这就好比一个人练短跑的,起跑前3步就能把速度拉满,自然不需要液力变矩器帮忙“憋劲”。
三、人车合一?马自达的隐藏技能
开过马自达的人都有个共同感受:这车好像知道我要干什么。

深踩油门超车时,变速箱能在0.15秒内从6挡直降到2挡,比很多双离合变速箱还快。更神奇的是,它的降挡不是机械地执行指令,而是提前预判你的动作。
比如你以60km/h的速度开车,前方突然出现慢车,大多数AT变速箱会等你踩下油门后才开始降挡。但马自达的TCM控制模块会通过油门踏板的细微变化(比如脚部肌肉的发力趋势),提前0.5秒做好降挡准备。
这种“人车合一”的体验,靠的是马自达死磕细节:
- 油门踏板背后藏着两套传感器,连踩油门的加速度都能监测;
- 变速箱电脑每天学习车主的驾驶习惯,开得越久越“懂你”。
四、不用颗粒捕捉器?环保的另一种解法

当下车企都在为“国六B”排放发愁,三缸机、小排量涡轮增压+颗粒捕捉器成了主流方案。但马自达不跟风,至今全系不带颗粒捕捉器,尾气照样达标。
根本原因还是汽油烧得足够干净。普通发动机的燃烧效率约38%,而马自达通过高压缩比,把燃烧效率提到42%。尾气里的颗粒物少了,自然不需要额外加装“口罩”。
这背后是马自达的执念:不拿用户体验换环保指标。毕竟谁都不想为了过检,整天担心颗粒捕捉器堵塞。
五、马自达的AT到底值不值得买?

- “动力够用,但别和涡轮车比零百”
昂克赛拉2.0L:“红绿灯起步确实跑不过思域,但60km/h以后加速更线性,高速超车反而有信心。”
- “省油是真的,保养别去4S店”
CX-5开6万公里,综合油耗8.2L。4S店保养一次要800多,外面找靠谱修理厂500块搞定。
- “底盘硬、空间小,买它得想清楚”
阿特兹:“过减速带颠得厉害,后排坐175cm以上的人顶腿。但方向盘指哪打哪,开起来是真爽。”
六、马自达的“反潮流”生存之道

当车企都在拼屏幕尺寸、自动驾驶时,马自达还在死磕内燃机效率差那2%,把AT变速箱的锁止率从80%提升到95%。这种“笨功夫”看似不讨巧,却让它在电动车时代守住了一群忠实粉丝。
或许就像马自达工程师说的:“我们造的不是交通工具,是驾驶者和道路的对话工具。”下次再有人说“小排量车配AT不行”,你可以笑着回他:“开开马自达试试。”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