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重罚敲警钟:你的生命不能交给机器!
闭眼开车1小时,拿命赌明天? 4月8日,广东云浮交警在高速巡查中发现惊险一幕:一名司机瘫坐驾驶座闭眼沉睡,车辆却以超速20%以上的状态狂飙100多公里,全程持续1个多小时!面对交警,司机竟称"太困了,开了智能驾驶"。最终,该司机因超速和疲劳驾驶被合并处罚6分、罚款400元。此事引发热议:智能驾驶是救命稻草还是致命陷阱?

机器代驾≠高枕无忧
据"广东交警"通报,涉事车辆为问界新M7智驾版。监控画面显示,司机双眼紧闭,身体完全脱离驾驶状态,仅靠车辆智能系统维持行驶。交警调查发现,司机将车速设定远超限速,且全程未主动接管方向盘。尽管车辆未发生事故,但其超速行为已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而放任系统操控则构成"过度疲劳驾驶"。

智能驾驶认知存在严重误区
当前车企宣传常将"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概念模糊化。国家《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明确指出,L2级以下系统需驾驶员全程监控。然而现实中,超四成车主误认"开启智驾可脱手"。此次事件暴露公众对技术边界的无知:闭眼睡觉、剪指甲、抽烟等危险行为频发,将生命安全完全托付给尚未成熟的技术。

法律监管滞后于技术发展
现行法规对智能驾驶违法认定存在空白。交警此次援引《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0条,以"过度疲劳驾驶"和"超速"两项传统条款处罚,但针对"系统接管期间责任划分"仍无明确细则。更严峻的是,类似江苏司机脱手剪指甲、南京车主用智驾发语音等案例频发,却多以警告处理,违法成本与风险严重不匹配。

车企宣传责任不可推卸
部分车企为营销夸大智驾能力,如宣传"解放双手""自动驾驶"等概念。实际上,L2级系统仅能在简单路况下辅助车道保持和跟车,面对施工路段、强光眩目等复杂场景极易失控。海南一车主因依赖定速巡航撞护栏、湖南司机开"自动驾驶"打瞌睡追尾等事故,均证明过度信任技术的代价惨重。

警钟为谁而鸣?
此次事件给所有人敲响警钟: 对司机:智能驾驶是辅助工具,不是免死金牌。手握方向盘,就是生命最后防线。 对车企:停止误导宣传,明确技术边界,加强用户安全教育。 对监管部门:加快完善智能驾驶法规,建立事故责任认定体系。 你遇到过滥用智能驾驶的危险行为吗?认为该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道路安全?欢迎留言讨论!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