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领克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在社交平台披露一起惊心动魄的真实事故:3月17日,贵州遵义高速路段,一辆领克Z10以101km/h时速行驶时,底盘遭遇直径约5cm铁支架穿刺,电池包内4颗电芯被同时贯穿——这一冲击力远超行业针刺实验标准(仅5-10mm钢针),但车辆却以“零起火、零失控”的硬核表现,再次印证新能源安全新标杆。

事故现场:铁架穿刺深度2cm,电池包上演“教科书级防护” 据车主分享,事故车辆底部电池包被异物刺入后,领克云端系统秒级响应,第一时间向车主及经销商推送预警。现场画面显示,电池包虽有冒烟但迅速被扼制,未出现明火蔓延。经拆解发现,铁支架直径是实验室钢针的5-10倍,且同时刺穿4颗电芯,这种极端情况在行业测试中极为罕见。

技术解密:领克如何将电池包炼成“移动保险箱”?
“10宫格”铠甲结构:Z10采用铝挤压门槛梁与双层热成型钢,构建蜂窝式防护矩阵,将电池包裹在“黄金笼”中,即便遭遇暴力穿刺也能有效分散冲击力。
4.2mm超厚气凝胶+陶瓷橡胶:行业首创的多层阻热材料,在电芯故障时迅速形成隔热屏障,配合水冷系统急速降温,将热失控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毫秒级智控断电:碰撞瞬间,高压系统50ms内自动切断电源,避免电弧引发次生灾害,为救援争取黄金时间。
行业对比:领克安全标准刷新认知 传统针刺实验仅针对单电芯,而此次事故中Z10电池包同时承受4颗电芯被5cm铁架刺穿的极端考验,其表现不仅超越国标要求,更将“不冒烟、不起火”的安全理念演绎到极致。正如网友所言:“这不是实验,是真正的生死考验!”
用户证言:科技温度守护生命安全 事故车主在社交平台感慨:“当时听到异响靠边停车时,手机已收到领克推送的警报。看到电池包被刺穿还冒着烟,真的吓得腿软,但车辆始终没有起火,后台持续指导我避险,这种安全感是多少钱都买不到的。”
此次事件再次印证,领克在新能源安全领域的探索已从“被动防御”进阶到“主动智控”,其背后是无数工程师对极限场景的极致模拟。正如领克官方所言:“安全没有终点,我们愿用技术为每一位用户托底。”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