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销量暴跌50%!赛力斯为何沦为华为的‘代工厂’?真相让人意外!

    2024年,赛力斯凭借与华为的深度绑定,创下营收1451.75亿元、净利润近60亿的“暴富神话”,但仅仅一年后,其销量却连续三个月腰斩,问界系列车型全线溃败。这家曾被华为“金手指”点石成金的车企,为何突然跌下神坛?背后的“代工困局”值得深思。

    从“华为奇迹”到销量断崖:光环褪色的真相

    2024年,赛力斯问界M9以50万元级豪华车销冠的身份一战成名,全年营收同比暴涨305%,但2025年开年销量直接腰斩,一季度累计销量仅5.45万辆,同比下降42.47%。曾经的“华为顶流”,如今被挤出新势力第一梯队,甚至被理想单月销量甩开近3倍。

    核心矛盾浮出水面:

    1. 华为“独宠”终结,资源争夺白热化
      华为鸿蒙智行生态从“问界独子”扩张至智界、享界、尊界等“四界”,甚至计划与上汽推出“第五界”。问界的技术首发权(如鸿蒙座舱4.0被阿维塔抢占)、营销资源(余承东直播开享界回老家)均遭分流,门店C位也被智界取代。
    2. 代工模式弊端:利润率仅4%,远低行业水平
      赛力斯虽年营收千亿,但利润率仅4.1%,不及特斯拉(15.4%)和零跑(8.4%)的一半。华为掌握核心技术、定价权和渠道,赛力斯沦为“打工者”,利润分配机制不透明,难以从高溢价车型中分得合理收益。
    3. 产品力不足,过度依赖华为标签
      问界M7、M5销量同比暴跌超70%,仅靠M9一款车苦撑。消费者调研显示,70%购车决策基于“华为合作”,而非赛力斯品牌自身。当华为技术光环褪去,产品性价比劣势暴露无遗。

    转型求生:赛力斯的挣扎与隐忧

    面对危机,赛力斯尝试自救:

    • 押注新车M8:预售价36.8万,填补M7与M9之间的空白,小订突破10万台,但面临理想L9、极氪001的激烈竞争;
    • 赴港上市融资:计划募资50亿,强化资本运作,但市场担忧其“华为依赖症”未解;
    • 收购工厂与股权绑定:115亿收购华为子公司股权,试图深化合作,但仍难主导战略方向。

    长期隐患:

    • 技术空心化:三电系统、智能驾驶高度依赖华为,自主研发率不足30%,产品迭代速度落后竞争对手;
    • 品牌价值缺失:用户黏性弱,独立认知度低,一旦脱离华为生态恐难生存。

    代工模式的双刃剑:短期暴富,长期困局

    华为生态为赛力斯提供了“快速崛起”的跳板,但也让其陷入“寄生式生存”:

    • 优势:借势华为技术、品牌与渠道,4年从亏损百亿到市值2000亿;
    • 代价:丧失主动权,沦为生态附庸,难以应对市场变化。

    新能源汽车决赛圈中,技术供应商主导的模式虽能短期造富,但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终将面临淘汰。赛力斯若无法从“代工者”转型为“共创者”,恐难逃“打工皇帝”宿命。

    赛力斯的困境,是华为生态扩张的必然结果,也是车企依赖技术供应商的典型缩影。当市场从“借势狂奔”转向“硬核厮杀”,唯有掌握核心技术、建立独立品牌,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你认为赛力斯能跳出“代工困局”吗?欢迎留言讨论!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