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25年4月9日,加拿大正式对美国进口汽车加征25%的关税,主要针对不符合《美墨加协定》的车型,以及协定框架下非加拿大、墨西哥生产的美国进口车。这一措施直接涉及2024年价值356亿加元(约250亿美元)的美国汽车贸易。加拿大财长商鹏飞明确表示,反制旨在保护本国50万汽车从业者,并将关税收入反哺本土企业以维持就业。
美国此前于4月3日对进口汽车全面加税,加拿大车企斯特兰蒂斯随即关闭安大略省工厂,导致3000人临时失业。加拿大此次反制不仅打击美国第二大出口行业,还威胁切断对纽约州30%的电力供应,并停止出口镍矿(美国电池制造业50%的镍依赖加拿大)。

资源武器化:地理相邻成“双刃剑”
加拿大手握美国经济命脉:
能源依赖:供应美国60%的原油、85%的电力及99%的天然气。
关键矿产:镍、铀等战略资源占美进口量超50%,安大略省扬言“断供镍将瘫痪美国制造业”。
这种“资源武器化”策略直击美国痛点。例如,加拿大对肯塔基州威士忌、佐治亚州木制品加税,精准打击共和党票仓州,迫使美国国内利益集团施压政府让步。

民意觉醒:从“温和邻居”到“主权捍卫者”
高支持率行动:总理卡尼以86%民调支持率推动反制,地方政府配合禁售美国酒类、下架好莱坞电影,形成全国性对抗联盟。
经济主权觉醒:68%加拿大人支持强硬立场,认为美国关税是“对主权的侵犯”,社交媒体#BuyCanadian话题阅读量破亿。
卡尼政府公开驳斥特朗普“加拿大应加入美国”的言论,称“旧有的美加一体化模式已终结”,并转向采购欧洲军事装备,减少对美依赖。

国际规则博弈:多边机制与历史经验
法律反击:联合墨西哥向WTO起诉美国违反《美墨加协定》,指控其单边关税破坏国际贸易规则。
历史经验:借鉴2018年钢铝关税争端,采用“分阶段加税+法律诉讼+灵活谈判”组合拳,此次反制范围更集中、策略更成熟。
“1911年,加拿大曾拒绝加入美国;2025年,它用关税划出更清晰的国界。”这场博弈不仅是贸易对抗,更是主权国家在霸权阴影下的战略觉醒。加拿大的强硬印证了一个真理:当资源与民意成为武器,即使是最亲密的邻居,也会成为最危险的对手。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