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王最近疯了!4月2号针对全世界展开无差别关税战,对中国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加码34%,关税已超50%。我国随即展开对等报复,懂王则进一步表示既然中国报复,打算再加50%关税,此举已然失去理智。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关税战对我们普通人是有影响的,只是这个影响具体落下来是什么?比如对买车人来说,会怎么样?汽车价格战会继续,还是车价会涨?该早下手,还是再等等?咱们来捊一捊。

从成本传导的链条上来说,关税战会影响进口零部件的价格。毕竟现在我们买的都是在国内生产制造的车,进口车的量极少。但大家要知道,现在的车,基本上都是全球供应链的产物,而且一些核心零部件,美制部件的存在感还是很强的。


首先看智驾系统,这是美制零部件存在感最强的领域。虽然有国产替代方案,但现在车企们都在玩高阶智驾,高阶智驾是要靠硬件算力的,而智驾芯片算力这块,目前国产芯片就是干不过美国芯片。你看现在但凡智驾能力强的车,你去翻翻它们的车型页面,用的基本上都是英伟达的芯片,要么就是Orin-X,准备上市的一些新车已经准备用更新更强的Thor芯片了。

而且智驾这种东西不是只有一个芯片就成的,还得有配套的开发工具,甚至是承载那块智驾芯片的主板上的很多次级芯片,也得从美国进口。智驾芯片、配套的开发和运维工具,以及一大堆其他的相关芯片,这些东西会直接受关税战影响,批量出货价会暴涨。

智驾系统的其他核心零部件,例如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这些东西,倒是已经基本实现了完全的国产替代,现在包括鸿蒙智行和理想等在内的大多数车企用的激光雷达和各种智驾传感器,基本都已经是国产了。

智能座舱芯片也是美制产品很有存在感的领域,智能座舱芯片现在大家都喜欢用高通的芯片,不管是现在已经白菜价的骁龙8155还是已经开始普及的8295,这都是美国货,也得进口,也得受关税战波及。此外,像各种智能车机系统那些魔改版安卓系统,这个关税战倒是鞭长莫及,因为这些智能车机系统用的基本上都是在开源版安卓系统上魔改来的。

短时间来看,国内汽车市场,尤其是高端车领域还是会受关税战影响,面临一定的成本上涨,而且由于上涨幅度过大,企业是无法通过放弃部分利润来消化的,说白了就是不涨价,就亏钱。至于对车价的影响,考虑到企业一般都签有长期供应合同,成本的上涨传导到车价,或者还会有一个季度或半年的时间差。
在这期间,企业还有可能通过寻找国产替代来一定程度上规避成本对终端价格的影响。就目前来看,智驾芯片也好,智能座舱芯片也好,其实并非完全没有国产替代方案,比如比亚迪绝大部分芯片均采用旗下半导体公司的出品,蔚来也已经开始了切换自研芯片的进程。

关税战背景下,国内各个行业必然受波及,那国家层面可能会启动进一步拉动内需的政策,而汽车将是重要产业,再叠加一层新能源替代其实伴随着国产品牌对海外品牌广场份额的替代,我们有理由相信汽车消费的刺激政策将有增无减。说句人话,接下来可能会出来各种购车补贴“叠叠乐”的现象,国补叠地补,叠置换补再叠税补、厂补,层层叠叠,但这些补贴或将多半集中在中低价位,也就是15万以下,15-30万区间少数。
还有一个因素,这几年头部中国品牌取得长足的发展,正是出海的高峰期,此次关税战将影响全球贸易环境,进而影响车企出海进程的推进。但发展势能是需要释放的,这可能会使车企在国内环境进一步加剧竞争,不排除价格战越打越凶的情况出现。

N点评:
一句话总结,买高端车要不还是趁早买吧,反正补贴不会加,但成本可能上涨。买中低端车,倒是可观望观望,等等有没有更大力度的补贴,车企会不会进一步打价格战,时间不会很长,3-6个月,情况就明朗了。
(文:Nice好车 靖航)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