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底线不能破,否则就是自己坑自己。
作 者 | 林 东
责 编 | 尚 武
出 品 | 汽车K线
最近特朗普引发的关税大战,把世界推向贸易核冷战,全球股市经历“黑色星期一”。
这场关税引发的震动,告诉世人一个道理,那就是工业制造业够强大,才是硬道理。
随着国家出手,4月8日,中国资本市场三大股指全面反弹。这一次大落后大起,也给了很多中国汽车上市公司,一次深刻思考的机会——不要自己坑自己。
作为工业制造业金字塔尖的皇冠,中国汽车业要继续做强做大,更要时刻反思、反省,才能更稳健的往前走。

不久前召开的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被指浪费会议资源,参与的企业代表缺乏对产业有建设性的发言,不是在王婆卖瓜,就是告诉外界自己还活着。
相比之下,一些部委负责人发言,倒是没了官话,颇有含金量。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不点名批评”某些车企,撕开汽车行业虚假繁荣的面具,中国汽车产业“内卷”问题,再次引发关注。
01
没人会想到,在全球范围汽车行业合并重组之际,中国汽车市场的汽车品牌却由于电动化进程,越来越多,野蛮高速发展也让行业开始出现乱象。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 辛国斌」
工信部和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都不约而同罕见提及,部分车企为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大打价格战,甚至陷入“赔本赚吆喝”的怪圈。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市场已经成为一片血海。2024年,中国降价车型数量达227款,远超2023年的148款和2022年的95款。
与此同时,汽车行业利润率降至4.3%,连续三年低于整体工业利润率,汽车业上市公司不得不降本增效保证利润。

另一方面,虚假宣传、恶意抹黑等不正当竞争行为频发,一些车企甚至夸大续航里程、自动驾驶级别等关键内容,利用网络“黑公关”诋毁对手,严重破坏行业创新生态……
高速发展的电动车行业,出现了不少副作用,任其发展,只会危害全行业和社会。
02
过去两年多来,中国国有汽车集团面对造车新势力“烧钱”竞争,自主品牌强势崛起,以及自身严重依赖的合资公司电动化转型迟缓,让其业绩和盈利压力越来越大。

《汽车K线》通过梳理发现,东风汽车集团、北京汽车、广汽集团2024年财报,受激烈市场竞争,业绩均大不如以往。
其中,东风汽车集团2024年营收1061.97亿元,同比增长6.86%,净利润仅为5800万元,虽然实现扭亏为盈,但与以往动辄数十上百亿净利润相比,云泥之别。同期,东风汽车集团销量跌破200万辆,仅为189.59万辆,同比下降9.2%。
与东风汽车正谋划重组的长安汽车,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109.6亿元,同比上升2.54%,但归母净利润35.8亿元,同比下降63.78%,同样也面临市场竞争中利润被压缩的困境,为争夺份额降价促销,让盈利情况雪上加霜。

北京汽车2024年营收1924.96亿元,同比下降2.8%;归母净利润9.56亿元,较上年减少20.74亿元,下滑68.5%。燃油车板块收入1849.69亿元,微增1.2%,新能源车收入却同比“腰斩”,降至75.26亿元,且新能源业务毛利持续亏损。
广汽集团2024年营业总收入1077.84亿元,同比下降1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24亿元,同比大幅下滑81.40%,扣非净利润更是亏损43.51亿元,同比暴跌221.80%。
2024年,广汽集团全年汽车销量为200.31万辆,同比下降20.04%,其中自主品牌销量为78.95万辆,同比下降10.95%。为应对市场竞争,广汽集团持续追加商务投入,导致成本压力进一步加大。

「来源:上汽集团2024年度业绩预告」
上汽集团2024年整车批发销量401.3万辆,同比减少20.07%,痛失多年的销量冠军宝座。同期,其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预计为15亿-19亿元,与上年相比减少122亿-126亿元,同比下滑87%-90%。
……
所以,3月底这次顶级会议上,国资委再次提及汽车央国企重组事宜可谓空穴来风。
03
当前,汽车行业“内卷”风暴愈演愈烈,身处其中的央国企面临严峻考验。在销售环节,汽车市场持续的“价格战”让央国企深受其害。
2024年,新能源新车降价车型降价幅度达9.2%,燃油新车降价车型降价幅度达6.8%。

有分析认为,头部车企的一些降价行为虽受消费者欢迎,却引发行业乱象,可能带来质量和安全隐患,加剧不正当竞争。
以智能驾驶技术为例,部分头部车企仓促推出相关方案,导致产品安全难以保障。3月底,在安徽高速公路发生小米SU7(图片|配置|询价)车祸致三人死亡,也再度让行业深刻反思,虚假宣传、过度包装对汽车行业是好事吗?
同时,过度的成本控制,正迫使企业降低材料标准,有业内人士透露,座舱车机芯片从车规级降为消费级芯片。这些不良风气和行业经营压力,也可能影响到央国企,使其难以独善其身。
针对这些问题,各部委积极行动。国务院国资委提出,稳步推进中央企业重组整合,对整车央企开展战略性重组,借此提高产业集中度,打造具备全球竞争力、掌握自主核心技术、引领智能网联变革的世界一流汽车集团,推动央企间优势互补,提升整体实力。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 郑备」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郑备称,发改委将与有关部门系统施策,维护公平竞争。通过加强汽车市场价格监测、查处违规产品、完善闲置产能退出机制等手段,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工信部也表示,将协同有关部门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开展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专项行动,为包括央国企在内的汽车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04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民营车企也在积极调整战略。
吉利、长城等传统民营车企,以及小鹏、理想、蔚来等造车新势力,纷纷聚焦核心业务,整合内部资源。

去年11月,吉利发布《台州宣言》后,领克、极氪合并为极氪科技集团,几何、翼真并入银河品牌,集团研发采购资源进行深度整合,全面降本增效。
长城汽车则专注于细分市场,战略性舍弃沙龙、放松欧拉品牌;通过打造差异化的产品矩阵,实现品牌向上和新能源战略。
新势力车企小鹏、理想、蔚来也在不断调整战略。
小鹏汽车请来长城汽车“铁娘子”王凤英,对内大刀阔斧改革,全面降本;理想汽车则放缓纯电产品推出,全力补全增程式电动汽车矩阵,精准定位市场需求;蔚来汽车终于开始刀刃向内,亏损超过1000亿后,李斌也不得不走上全面降本之路。
这些民营上市汽车企业通过战略聚焦和内部整合,试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05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既需要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基础性作用,也需要“看得见的手”进行合理调控干预。
推动东风、长安、一汽三大汽车央企改革整合,“看得见的手”应扮演好引导者和协调者的角色,而不是直接的决策者。在企业具体运营和发展战略上,应充分尊重企业自主权,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与此同时,对于当前中国汽车市场消费乱象、虚假宣传、产品质量、油电同权、限行限购等社会关切的问题,更应该发挥积极作用。
自由竞争赋予行业创新活力,而政府的合理调控则为行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未来,只有让“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协同发力,才能破解中国汽车行业的内卷难题,助力中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稳健迈进。
Views of AutosKline:
过去5年,中国汽车超高速的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让中国汽车实现了暂时的换道超车,可由此产生的问题同样接踵而至。不论是行业、市场、资本层面都出现了急功近利的现象,虚假过度宣传、期货当成现货的问题层出不穷。
往轻了说是快速发展的副作用,但往重了讲那就是谋财害命,阻碍中国汽车工业健康发展!汽车产业已经走过快150年,但只有行稳,方能致远。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