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于4月3日开始对所有在美国境外全部或部分生产的汽车和卡车征收25%的关税,并计划从5月3日起对美国境外生产的汽车零部件征收进口关税。这一政策震动了全球车企,促使它们采取各种措施应对市场冲击。

全球车企应对措施
捷豹路虎:印度塔塔汽车集团旗下的捷豹路虎表示,将采取短期行动,包括在4月份暂停向美国发货,并制定中长期计划。
日产汽车:考虑将部分在日本生产的面向美国市场的汽车生产转移到美国,并最早于今年夏天减少其福冈工厂的产量。
欧洲汽车制造商:德国大众汽车公司计划在其运往美国的汽车标价上增加“进口费”,而瑞典汽车品牌沃尔沃和德国梅赛德斯-奔驰则考虑扩大在美国的产量以规避关税。
意大利法拉利:计划将部分车型的在美售价提高10%。
此外,美国中西部的汽车工厂已开始裁员,汽车行业巨头斯特兰蒂斯计划解雇位于密歇根州和印第安纳州几家工厂的900名员工,并暂停加拿大和墨西哥一些装配厂的生产业务。

对美国消费者的影响
价格上涨:美国购车者面临价格上涨的压力,部分经销商报告称客户访问量增加,因为买家急于在价格上涨前购车。然而,也有经销商注意到潜在客户数量下降,对未来持悲观态度。
二手车市场:随着时间推移,美国汽车关税还将推高二手车价格,增加保险费用。
零部件成本:从5月3日起,关税将适用于进口汽车零部件,这将增加美国国内组装汽车和汽车维修的成本。
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汽协)发表声明,谴责美国加征关税的行为,认为这是典型的单边主义做法,严重违背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破坏正常贸易秩序。中汽协呼吁美国政府通过磋商交流,寻求互利共赢的解决方案。
尽管美国加征汽车关税对中国汽车出口影响有限,但中国车企仍需关注这一政策的长期影响。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出口美国的汽车仅11.6万辆,占中国汽车总体出口数量的1.81%。华泰证券分析称,25%的汽车关税对国内直接出口的负面影响较小,主要影响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家的头部车企。中国车企或在欧盟、东南亚等地区获得更多增量。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中国汽车出口美国占比微乎其微,尤其是自主品牌几乎没有在美国销售,因此中国自主汽车不受到美国加关税的影响。崔东树还表示,美国“对等关税”下的中国汽车企业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应该实现更强的国际化发展,尤其是要鼓励小微型电动车在海外市场的普及,同时针对燃油车的需求突出我国产业优势,实现全球市场的燃油车差异化。
本文旨在传播积极向上的信息,不含任何低俗或不当内容。若文章中涉及版权或人物侵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以便及时处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