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新政核心:降税+补贴“组合拳”刺激消费
2025年4月9日,韩国政府宣布推出汽车行业紧急支持政策,旨在应对美国关税政策冲击并刺激内需。新政核心包括:
1. 购置税下调:从现行5%降至3.5%,有效期至2025年6月;
2. 电动车补贴翻倍:最高补贴比例从20%-40%提升至30%-80%,期限延长至年底;
3. 融资支持加码:2025年对车企的政策性融资额度从13万亿韩元增至15万亿韩元(约合800亿元人民币),缓解流动性压力。
数据支撑:
- 2024年韩国电动汽车渗透率达28%,新政实施后,预计2025年销量将突破50万辆;
- 现代、起亚等本土品牌已计划推出多款售价低于3000万韩元(约16万元人民币)的平价电动车型,抢占政策红利。
二、消费者账本:买电动车立省10万韩元,燃油车加速退场
以一辆售价4000万韩元(约21.2万元人民币)的现代IONIQ 6为例:
- 补贴前:需支付购置税200万韩元(5%);
- 新政后:购置税降至140万韩元(3.5%),叠加最高80%的电动车补贴(约3200万韩元),总成本直降3260万韩元(约17.3万元人民币),相当于节省近80%。
市场反应:
- 首尔市民表示:“原本犹豫是否换车,但新政后电动车价格几乎腰斩,立刻下单了起亚EV9。”
- 二手车平台Karrot数据显示,燃油车挂牌量一周激增22%,车主加速抛售燃油车以置换新能源车型。
三、行业暗战:本土车企逆袭VS国际品牌承压
韩国车企借势加速转型:
- 现代集团:计划年内推出3款搭载L3级自动驾驶的电动车型,目标销量提升40%;
- 起亚:投资2万亿韩元扩建电池工厂,2026年产能将达100GWh。
国际品牌困境:
- 特斯拉Model Y(图片|配置|询价)在韩售价约6000万韩元,新政后虽可获4800万韩元补贴,但仍比本土车型高30%;
- 丰田、大众等燃油车主力品牌销量或下滑15%-20%,被迫调整在韩战略。
四、全球视角:碳中和博弈与贸易链重构
韩国新政不仅是内需刺激,更是全球碳中和竞赛的关键落子:
- 绿色经济加速:韩国计划2030年电动车渗透率超50%,新政为这一目标注入强心剂;
- 对冲美国关税:通过补贴本土制造降低对进口零部件的依赖,缓解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冲击。
五、争议与风险:补贴“狂欢”能否持续?
尽管新政短期提振市场,但隐忧不容忽视:
1. 财政压力:15万亿韩元融资中,政府需承担70%,可能加剧财政赤字;
2. 技术短板:韩国电池核心技术仍依赖中国宁德时代、比亚迪,供应链自主性存疑;
3. 国际反弹:欧盟或指控韩国“变相倾销”,引发新一轮贸易摩擦。

结语:
韩国此次新政既是应对危机的“急救包”,也是重塑全球汽车格局的宣言书。对消费者而言,购车成本骤降是实打实的红利;对行业而言,这场政策驱动的变革将加速淘汰落后产能。然而,如何在补贴退坡后维持竞争力,才是真正的考验。
> 关注我,获取更多新能源车深度解析与购车攻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