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脚步放缓,但并没有完全陷入困境。依旧有一部分国内外企业选择在燃料电池电堆/系统与供应链技术上孜孜不倦地“攻坚克难”,不断推进产品的更新迭代,带动以燃料电池为核心的下游应用发展进程。
仅今年第一季度,国内企业雄韬股份、东风汽车、广汽、协氢新能源、毅合捷、宇科创新、上海晶擎能源、铂源催化等,及国外企业丰田、本田、Symbio等陆续推出了燃料电池及相关新品。从这些新品可以看出:氢燃料电池在持续向大功率进阶,同时产品正在追求更多样化的应用场景。各家新品具体情况如下:
国内
雄韬股份发布新一代燃料电池发动机
近日,雄韬股份隆重推出其全新一代燃料电池发动机—VISTAH-240A。该产品是雄韬股份专为重型商用车及长途运输场景打造的高性能燃料电池发动机。产品通过多项自主技术创新,在核心性能上实现行业领先。该产品采用了雄韬氢雄自主研发的基于纸电堆的高效燃料电池系统技术,全部核心零部件均为自主研发或参股控股公司生产,真正实现了雄韬集团一站式研发及生产,产品体积功率密度高达1.2kW/L,比同行业竞品高出10%。
得益于纸电堆技术的加持,VISTAH-240A系统平均效率达到60%,最大效率高达70%,比竞品高出10%。更高的效率不仅能显著降低氢气消耗量,还能延长续航里程,从而降低用户的运营成本。
实测数据显示,搭载VISTAH-240A的49吨重卡百公里氢耗可从11kg降至7kg,节能效果显著。按每日行程300公里,氢气价格35元/kg计算,每日可为终端客户节省400元以上,一年节省10万元以上,全生命周期可以节省50万元以上。
另外,该产品还能够在海拔3000米的高原地区稳定运行,并实现-40℃低温启动,展现了超强的环境适应性。
东风汽车发布400kW氢燃料电堆
东风汽车推出自主研发的燃料电池单堆400kW产品。据介绍,该电堆是面向49吨重卡量身打造的核心竞争力产品,低温冷启动突破零下40℃,具有高功率密度、高效率、长寿命、强环境适应性四大竞争力。该产品从基础材料、流场设计、封装及成型工艺、模块集成、健康监控及测试验证六大领域开展创新研发,可实现整车百公里氢耗降低24.5%,超出整车全生命周期需求达180万公里,为客户提供省钱省心的绿色氢“芯”。
据悉,搭载400kW电堆的东风氢舟已率先在重卡领域实现应用,为客户带来了超环保,超高效,超安全,超耐久的价值体验。同时,该产品还可拓展至船舶、矿卡、机车等多个应用场景,在场景化运营上实现领跑。
广汽首台140kW氢燃料电池电堆正式下线
广汽自主研发的首台140kW氢燃料电池电堆正式下线,标志着广汽集团在氢能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又一里程碑式突破。
广汽氢燃料电池电堆采用了一体化单电池与一体化箱封技术,实现了高度集成化与模块化设计。这种创新设计使电堆体积缩减30%,重量降低25%,不仅有效提升了车辆的空间利用率与载重能力,更为适配多种车型平台提供了可能性。
电堆通过采用超薄金属极板与高性能膜电极技术,电堆功率密度突破7kW/L,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为构建全方位的安全防护体系,电堆配备了主被动排氢系统、强化电气隔离设计及抗振冲击结构。此外,电堆还满足-30℃低温启动、IP67防护等级,并通过了加速老化测试,充分验证了其在极端条件下的可靠性和耐用性,为用户出行安全保驾护航。
协氢新能源发布12kW风冷氢燃料电池
2月6日,协氢新能源重磅推出新品“12kW风冷氢燃料电池”,该产品实现了从催化剂、膜电极、碳纸到电堆等所有零部件100%国产化,主要应用于氢能无人机及其他大功率产品。
该产品额定功率为12000W,裸堆尺寸为335×115x445mm,重量为11500g,体积功率比>1000W/L,重量功率比>1040W/kg,实现了风冷氢燃料电堆性能的里程碑式跨越。目前协氢12kW风冷氢燃料电池,主要应用于氢能无人机、氢能游艇及其他大功率产品等领域,12kW风冷氢燃料电池的问世,也将推动协氢其他配套新品的研发和更新。
毅合捷全发布新一代小功率燃料电池空压机
毅合捷推出全新研发设计的小功率燃料电池空压机平台产品ELD-FCC02 Ultra。该产品采用超高速电机设计与特殊空气轴承技术,结合压气机创新气动计算方法,旨在为小功率燃料电池系统适配更优的空压机解决方案,可广泛适用于叉车、家用备用电源和小型无人机等应用场景。
据悉,ELD-FCC02 Ultra空压机能够满足48VDC、80VDC、100VDC不同电压平台应用,设计紧凑,体积小重量轻,泵体仅3.1kg,空压机总效率超过56%;在推荐工况点运行时,实际功耗仅为2.4kW。ELD-FCC02 Ultra产品主要适配5-10kW燃料电池,其高效率、轻量化的特点,更好降低了燃料电池系统寄生功耗。
宇科创新发布新品自供气膜电极测试平台
3月,大连宇科创新正式推出自供气膜电极测试平台。当前,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及燃料电池核心材料研发相关企业,在开展膜电极测试时,常因场地安全管理限制无法配置氢气气源,致使测试无法顺利进行,严重影响测试便利性及研发进程。
针对这一难题,宇科创新基于多年技术积累,研发出自供气膜电极测试平台。其创新的亮点在于以集成化、智能化的设计理念,将氢气发生装置和空气气泵集成到测试系统中,实现氢气与空气的自给自足。其中氢气制备量为2L/min,供气压力为0.4MPa;空气最大供气能力为40L/min,供气压力0.7MPa,反应气可实时生产、实时消耗,彻底摆脱了对固定气源的依赖。这一创新设计不仅为料电池研发测试提供更便捷的测试条件,还通过一体化设计显著节省了占地空间,大幅提升了氢气使用安全性。在出现涉及安全故障时,可以快速切断氢气供给,为氢能产业的安全、高效、绿色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晶擎首发续航突破200公里的小型氢燃料电池系统
3月,上海晶擎能源发布国内首款续航突破200公里的小型氢燃料电池系统,并成功装配到外卖车上。这款搭载自研“氢动力芯”的高科技系统,能够实现车子单次补能突破200公里的超长续航、零碳排放特性,助力万千小哥化身上海街头最亮眼的“骑士团”!
晶擎团队现已在闵行、青浦、徐汇、浦东等区域内设立应用测试中心,开展更多场景的研发和应用测试,并计划在年内启动小规模量产,目标覆盖各场景应用,让氢能科技“轻装上路”。
铂源催化发布二代燃料电池催化剂
3月21日,上市公司龙蟠科技旗下全资子公司铂源催化在龙蟠首届全球新技术发布会现场宣布,公司已实现二代铂钴合金催化剂的量产上市,向开年以来波澜不惊的燃料电池市场投下了一颗“震撼弹”。
据了解,这款产品采用了铂源独创的铂钴超晶格技术和纳米自组装技术,成功突破了铂钴催化剂的量产技术瓶颈,同时兼具低铂载量、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等多项优点,可将膜电极的铂载量降低33%,活性比普通铂碳催化剂提高20%,同时在3万圈的性能测试后,其性能衰减率仅为3%,从而在保证出色性能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膜电极、电堆的整体生产成本。
目前,铂源团队已完成了二代合金催化剂产品的详尽测试与全面表征工作,并已向多家下游电堆企业完成了首批次的产品出货,确保这款产品能够迅速响应客户在2025年的降本需求。
国际
丰田发布第三代氢燃料电池
2月14日,丰田发布了第三代燃料电池系统,并将于2月19日在东京举行的国际氢气与燃料电池博览会上正式亮相,在2026年后推出。第三代氢能燃料电池,具有三大特点:
第一,耐久性能是第二代的2倍,实现了与汽油发动机同样的耐用性。燃烧效能是第二代的1.2倍,标准续航里程将提高20%以上,超过1000公里以上,可以确保长距离安心行驶;
第二,通过新设计和新工艺,整个氢能燃料电池更加小型化、紧凑化,制造成本也大幅降低;
第三,第三代氢能燃料电池更具有应用广泛性,不仅可用于轿车,也可以用于重卡和大巴,也可以用于铁路列车和大型船舶、作业机车、固定式氢能发电机等领域,确保重型车辆的长距离行驶。
本田研发出功率增倍、成本减半的新型燃料电池
3月6日消息,本田4日宣布推出全新氢燃料电池系统,性能更强、耐用性更高,体积更小,制造成本也大幅降低。相比上一代系统,这款燃料电池不仅更紧凑,还更具经济性。
这款名为“Honda Next Generation Fuel Cell Module”(本田新一代燃料电池模块)的系统,额定功率达150千瓦,几乎是此前与通用联合开发的 FCX 燃料电池(78千瓦)的两倍。
新燃料电池的输出电压范围提升至450至850V,适用于配备800V高压电池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并可作为备用电源。相比之下,上一代系统的额定电压范围为275至600伏。
新模块的能效也有所提升,最大净效率从56.8%提高至59.8%,体积则由557L缩小至300L。体积缩小的同时,功率却显著增强,使其体积功率密度从0.14kW/L跃升至0.50kW/L。不过,新模块的重量有所增加,由206kg增至250kg。
据悉,本田计划在2027年启动量产该电池,但尚未透露具体应用领域。
Symbio推出用于重型车的StackPack™75燃料电池系统
2月18日消息,Symbio于2月19日-22日在东京博览会上推出了可工业化的StackPack™75氢燃料电池系统。StackPack™75燃料电池系统具有75千瓦的功率输出,专为城市和城际公共汽车和长途汽车、轻型和中型卡车以及越野装卸和建筑设备的重型使用而设计,提供了整体的市场参考性能,特别是在以下方面:
1)同类最佳的紧凑性:体积为268L,质量为200kg,它支持最大的有效载荷、范围和易于集成。2)高工作温度(85°C)提高了散热效率,降低了冷却能力要求。因此,冷却系统的尺寸及其风扇功率也减小了,便于车辆集成和节能。3)广泛的模块化,以满足所有技术和操作规范,包括将两个或多个StackPack™组合在一辆车中以提供所需的功率输出的可能性。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