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红旗品牌智能体验日上,红旗对外阐述了其最新的智驾技术、产品,以及品牌主张。

“红旗”在中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面对中国智能电动转型大浪潮,这是红旗品牌的优势所在,但也给红旗带来了挑战。
红旗诞生于内燃机迅猛发展的时代,70年发展早已被贴上了品牌烙印。但智能电动是一个全新物种,需要重新强化用户认知,国内大部分车企的做法是通过孵化新品牌,和以往的品牌形象做切割。但红旗坚持沿用主品牌作为转型承载。这是对品牌的绝对自信。
在这个基础之,另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红旗的产品价格横跨20万到100万,用户需求分散。这道题很难,但并非无解,豪华品牌BBA是一个很好的研究范本。和红旗一样,他们也是20万级到百万级的车型跨度,基本都有上百年的历史。而且他们也都是再用主品牌在转型,并没有衍生新品牌。我们能在他们之间找到2个共性的点:首先是时间积淀,另一点就是品牌的豪华属性。这两点红旗恰恰都具备。红旗诞生与1958年,中国第一台自产高级轿车就诞生于红旗,成立之初就作为中国汽车品牌形象的身份出现。
2025年,比亚迪的一声惊雷,将智能驾驶推上全民热潮。随后,长安、吉利、奇瑞也都相继发布智能全民驾驶战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看我们之前的内容自主三强比吉奇上演智驾三国杀,谁是自主品牌智驾一哥。今天,红旗司南智驾也姗姗来迟。虽然来得晚,但红旗的思考企业和别人不一样。
红旗在智驾上秉承2个理念:一是智驾平权,做人人可享的智驾品牌;二是守住安全底线,以慢打快。司南智驾被分为3个类型,5个版本:
1、司南100:高速NOA,以及城市记忆10条各100公里的路线;
2、司南500标准版,实现车位到车位,城市覆盖率100%;
3、司南500进阶版,搭载激光雷达,百公里接管率小于0.25;
4、司南1000标准版,算力1000Tops,融合端到端和VLA大模型,可以通过语言甚至是手势控制驾驶,符合L3标准;
5、司南1000进阶版,大模型在车端就能实时学习,实现特定区域无人驾驶;

“AI平权”一分为二,首先是在技术端,红旗希望通过端到端大模型和蒸馏剪枝技术,保证司南所有产品大模型同宗同源,低阶的配置也拥有跟高阶一样的算法、算力和数据投入,共享一样的训练成果。
其次在产品端,红旗司南智驾将同步搭载油车和电车。推进智行油电,智驾不挑车型。

这也是红旗选择牵手合作伙伴卓驭科技的原因所在,要研究红旗的智驾技术,主要看卓驭的智驾能力。
感知层面,卓驭采用的是量产惯导三目立体视觉系统:双目仿生视觉+长焦单目长距离识别。前者利用“视差”精准计算获得目标的三维坐标,构建立体点云数据。可以承担一部分激光雷达的作用,提升小目标障碍物的识别能力。而长焦单目可以识别300米外的目标。
另一个就是全向增强双目OCC,将障碍物感知精度提升至0.05~0.1米,配上以上三目系统将OCC障碍物检测距离提升至150m,红绿灯识别距离提升至200m以上,远距离感知响应更及时。这让他能提升异型车、雪糕筒的识别,还能解决光线暗、天气差对物体识别的干扰。
算法层面,司南智驾量产了卓驭成行平台可解释端到端算法:一个模型打通感知、预测、决策和规划多个模块。
注意这里有一个细节,官方的说法是“可解释的端到端算法”,端到端最大的问题在于直接输入信息输出决策,中间的过程就是个“黑盒子”,一旦出现问题不可追溯,不知原因。卓驭的说法是他们保留了可解释输出,有效降低信息传递的丢失和延时。这里我的猜测是不是在端到端算法架构里加入了一些规则代码让问题更容易追溯。
硬件上,红旗司南智驾目前已经上车的天宫05、06等车型搭载高通8650芯片,4nm制程,100T稠密算力可部署基于Transformer的端到端,稀疏算力相当于200TOPS。
司南智驾的另一个优势就是泊车不挑车位,全国能开。它的车位到车位融合了HPA记忆泊车功能+NOA领航辅助功能,车位被占后,自主漫游寻找空闲车位泊入。
这里面其实有一个很核心的东西技术就是全场景的建图定位技术,通过对停车场场景进行充分的特征提取,包括车位框、车道线、地面标识、空中杆牌、减速带等语义特征,以及图像纹理级别的特征,实现包括白天/夜晚、地面/地下等任意场景下建图可定位。对于部分停车场出入口区域、停车场内,可能存在的GNSS(导航信号)被严重遮挡,导致的车机导航不可用、行车泊车衔接不稳定的情况,通过结合智驾地图+视觉辅助定位技术,在行、泊衔接区域会生成"虚拟导航",从而实现稳定衔接。
能够让它实现可见即可泊,就是眼睛看懂得到的车位都能泊入,不存在机械车位,地面地下车位的区分。
这里官方重点强调了一个能力,就是不依靠激光雷达来实现细小/悬空障碍物避障,通过全向OCC检测技术和多传感器感知融合技术,识别消防栓箱门、消防管道、充电桩、卡车平板、异型拖挂车、隔离带、二轮车后备箱、打开车门等停车场常见悬空障碍物。逻辑其实和上文OCC对细小物体的“重构”差不多。
跨楼层记忆泊车可以自建地图,最长记忆泊车距离2km;支持跨层建图,可实现地下车位跨层至地上车位;可在同一停车场创建多条地图(最多支持20条);目的地车位被占后,支持10m内漫游寻找车位并自主泊车;支持沿途泊入;
代客泊车(后续OTA):支持停车场内,静默创建停车场地图,车位内巡航到地图任意点,配合手机APP可支持电梯口召唤。
以上是红旗智驾的技术理念和产品功能。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以上只是红旗和卓驭的合作,覆盖司南100和500标准版方案。其实还有别的供应商方案这次并没有太多对外展示,覆盖司南500进阶版和司南1000版本。
在智驾推进策略上,红旗整体的逻辑是以慢打快。保证自己在第一梯队,但又不能过分冒进。
“我觉得智能驾驶一个稳扎稳打的过程,不能太快,所以有很多人说两年、三年技术更新迭代了,我砍掉一拨人,再招一拨人,就有了最新的东西。我想说那拨人的离去,他带走不仅是他脑子里的东西,可能带走了整个技术架构和安全体系。”
中国一汽技术平台CEO周时莹认为,智驾是一个安全强相关的事情,速度可以慢一点,但安全性一定要高。

中国一汽红旗品牌产品线CEO冯彪介绍,在智驾安全上,红旗联合供应商一起推出了智驾险,并且还抛出了防误用安全测试的里面,此前业内没有企业做过。

以智驾险来看。红旗与平安产险共同搭建智能驾驶风险数据库,基于实际驾驶数据分析事故发生概率及责任归属。涉及智能泊车、高速巡航、变道辅助、车道保持、红绿灯识别、城市领航辅助等智驾场景。平安产险在新方案中加入智能驾驶专属事故责任认定与理赔流程优化,提升赔付效率,同时优化定损标准。
全民智驾大浪潮下,红旗给出了不一样的推进理念。如果其他企业的智驾是疾风骤雨的少林罗汉拳,红旗更像是以慢打快的武当太极拳。快就容易错,但在智驾安全上,红旗给用户的承诺是零失误。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