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小米车主高速酣睡惊魂! 智驾安全再引全民热议

    浪客涵507头像浪客涵507头像
    浪客涵50704-05

    车主行驶中酣睡引争议,小米客服回应。 这段开头就让人惊出一身冷汗的新闻,这两天刷爆了朋友圈。 视频里那辆在高速上狂奔的小米SU7(图片|配置|询价),驾驶座上的人竟歪着脑袋打呼噜,方向盘空荡荡转着圈,后排乘客扯着嗓子连喊三声"减速",这场景活脱脱现实版"马路杀手",看得人后背发凉!

    这可不是电影特效! 4月2号曝光的行车记录仪画面显示,当时车速少说也有80码,车主愣是睡得口水横流。 眼尖的网友发现,这辆车的方向盘时不时自动微调,敢情车主把价值20多万的智能轿车当全自动驾驶使了? 更魔幻的是,这出惊魂剧上演时,距离那场要了三条人命的小米SU7高速事故才过去4天——3月29号刚有辆同款车在安徽撞成火球,4月1号雷军刚含泪鞠躬道歉,转头又整这出幺蛾子,搁谁都得问:小米这智驾系统到底是救命神器还是定时炸弹?

    小米客服倒是反应迅速,拍着胸脯保证他们的系统绝对安全。 工作人员透露,这车有"四重紧箍咒":先是温柔提醒,接着警报升级,要是司机还装睡,车速会像踩了棉花似的慢慢降,最后彻底趴窝。 方向盘里还藏着摄像头,专门逮那些偷懒不握方向盘的"假司机"。 可视频里这位老兄愣是突破了所有防线,这事儿就跟魔术穿帮似的,看得人心里直打鼓。

    专家们坐不住了。 国际智能车协会秘书长张翔直接开炮:"现在满大街跑的所谓智能车,99%都是L2级别的'半吊子'! "这话可不是瞎说,国家白纸黑字写着L2就是辅助驾驶,可某些车企硬是把牛皮吹上天,什么"L2.999"都敢往外蹦,活脱脱把消费者当小白鼠。 更绝的是汽车专家房力耕的提议——要把开车睡觉和开车抽烟同罪论处! 这话听着狠,可想想那些把命交给自动驾驶的"心大"车主,还真得用重典治乱象。

    数据不会骗人。 小米这波事故直接让股价坐上滑梯,两天蒸发1200亿港元,够买60万台顶配SU7! 美国交管局的数据更吓人:72%的智驾事故发生在系统报警后2秒内,而人从懵逼到接管至少要2.3秒,这0.3秒的"死亡窗口"不知吞了多少条命。 就拿3月29号那起惨剧来说,从系统发现障碍到撞车就2秒,116公里的时速下,31米/秒的死亡冲刺,留给小姑娘反应的时间比眨个眼还短。

    行业黑幕更让人寒心。 有车企把顶配激光雷达版吹得天花乱坠,卖给消费者的却是"丐版"纯视觉方案,夜间探测距离直接砍半。 就像出事的那台SU7基础版,弱光环境下200米都看不清,遇上夜间施工的混凝土护栏,可不就成了睁眼瞎? 更可气的是试驾时销售满嘴"解放双手",真出事了又搬出用户协议当挡箭牌,这套路比渣男分手还熟练。

    老百姓现在最想知道:这智驾到底能不能信? 修车师傅老李说得实在:"再智能的车也是铁包肉,命得攥自己手里。 "隔壁王婶更是一针见血:"我闺女考驾照那会,教练吼得嗓子都哑了让握紧方向盘,现在倒好,买个车还教人撒手? "话糙理不糙,那些在车上吃饭睡觉拍抖音的网红车主,跟闭着眼走钢丝有什么区别?

    这场风波给所有车企敲响了丧钟。 智驾不是营销的噱头,安全才是车企的良心。 雷军们要是再玩文字游戏,迟早把用户信任败光。 毕竟在生死面前,再酷炫的科技也比不上方向盘上那双温暖的手。 下次您启动NOA功能时,不妨摸摸胸口问自己:这车,真能替我扛住阎王爷的生死簿吗?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