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小米SU7高速碰撞爆燃事件最新进展跟踪(截至2025年4月4日)

    头像头像
    04-04

    一、事件核心回顾与小米官方公告

    2025年3月29日22时44分,一辆小米SU7(图片|配置|询价)标准版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发生严重事故,车辆与隔离带水泥桩碰撞后爆燃,导致车内3名乘员身亡。根据小米公司4月1日发布的公告,事故发生时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时速116km/h。系统检测到前方施工路障后触发减速提醒,驾驶员接管车辆并转向,但碰撞前时速仍达97km/h。小米已向警方提交完整行车数据,包括NOA激活、分心报警、接管操作等时间节点记录。

    二、家属动态:从公开质疑到撤除微博

    1. 家属初期发声

    事故遇难者家属(包括罗某母亲)曾通过社交媒体公开质疑小米:

    • 车门在碰撞后锁死,应急拉手未被使用或失效;
    • 系统提示到碰撞仅2秒,驾驶员难以有效接管;
    • 小米未主动联系家属,仅通过客服沟通。

    家属要求公开事故原因、车辆设计缺陷及救援响应细节。

    2. 撤除微博的原因

    4月2日,家属代表透露已与小米方见面,并表示“相信政府和小米的调查”。随后,此前发布的质疑微博被删除。据分析,可能原因包括:

    • 协商进展:双方进入善后协商阶段,避免舆论干扰;
    • 法律建议:律师或警方建议减少公开讨论以配合调查;
    • 舆论压力:部分不实信息(如伪造的“雷军公开信”)加剧争议,家属选择暂离舆论场。

    三、事件处理进展与争议焦点

    1. 小米的后续行动

    • 成立专项小组配合警方调查,承诺公开透明处理;
    • 强调车门应急拉手为机械结构,断电后可手动开启;
    • 4月2日与家属首次会面,但未公布具体赔偿或责任认定方案。

    2. 核心争议与待解疑问

    • 责任划分:律师指出需综合驾驶员操作(接管后转向与制动)、系统响应(2秒接管是否合理)、道路施工警示是否合规三方判定;
    • 车门锁死:家属质疑与官方说明存在矛盾,需第三方机构验证;
    • 电池安全:碰撞后爆燃是否与电池防护设计有关,尚未有技术报告释出。

    四、行业与舆论反思

    此次事件引发对智能驾驶安全边界的讨论:

    • 辅助驾驶责任归属:L2-L3级系统要求驾驶员全程监控,但极端场景下人类反应极限可能被低估;
    • 数据透明度:车企自控行车数据是否需第三方托管以增强公信力;
    • 售后与应急响应:小米此前因售后网点不足遭诟病,此次事故进一步暴露服务体系短板。

    五、未来走向预测

    • 调查结果:警方与技术机构或于近期公布责任认定,重点聚焦驾驶员操作、系统缺陷、道路管理三方面;
    • 赔偿协商:家属或通过法律途径索赔,若车辆缺陷被确认,小米可能面临召回风险;
    • 行业影响:事件或推动辅助驾驶警示标准、应急逃生设计等法规升级。

    逝者为大,愿天堂没有痛苦。愿人间没有眼泪。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