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眼观】雷军的流量反噬来了?

    第三眼界头像第三眼界头像
    第三眼界04-04

    小米汽车出事,雷军“渡劫”

    前几天,笔者刚聊完过度炒作雷军的话题,想不到一周不到,“反噬”就来了。

    小米SU7(图片|配置|询价)高速事故,导致三人丧生的新闻,一下子成了全网的热搜,热度甚至远远超过3月车企的销量数据。

    因为事故尚在调查中,目前还没有定论,但网上各种新闻真假难辨,却给小米蒙上一层浓重的阴影。股价下跌、网友声讨并群起而攻之,只是表象之一,而更深层次的,则是小米面临的信任危机。

    接下来一段时间,会是小米的“大考”,迈过去,小米便平安无事;迈不过去,小米恐怕会遭遇成立以来的“灭顶之灾”。而这不仅关乎销量、新车发布及股价,甚至可能关乎小米汽车的生死存亡。

    目前该事故有几大疑点,我们暂且不论,但众矢之的无疑是智驾,而这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大讨论。

    有不少人质疑小米汽车的智驾水平,认为小米有夸大宣传的嫌疑。而留给整个行业更值得思考的问题则是:智驾宣传应该做到何种程度?如何才算不夸大宣传?以及如何才能让消费者了解目前智驾的潜在风险。而这,恐怕才是当下优先级最高的事情。

    前几天举办的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指出了,当前中国汽车行业无序竞争的一些问题,其中提到了夸大宣传、虚假宣传等乱象。而各车企的智驾有没有虚假宣传,恐怕车企心知肚明。

    比如近期,李想便呼吁将L2\L3统一名称,L2=辅助驾驶;L3=自动辅助驾驶,并建议“一个多余的中文字也不要有”,直指某些车企把L2宣传为“L2+、L2.9”等乱象。

    小米的高速事故,也不单单是智驾事故,而很可能涉及到车辆设计、电池安全等一系列问题。比如大家关心的车门是否能打开,电池为何会起火等,都需要小米尽快给出详细而诚恳的回答。

    针对网友的疑问,小米也不藏着掖着,在事故调查报告没有出来之前,为了给网友及家属一个交代,雷军及众多高管也集体发声,表示“无论发生什么,小米都不会回避”。

    小米的态度是诚恳的,然而,诚恳挽回不了陨落的三条生命,也希望其他车企能以此为戒,不要重蹈覆辙;更奉劝那些企图以公关手段压制舆论,息事宁人的车企,莫要“掩耳盗铃”,弄巧成拙。

    如今,路上的智能汽车越来越多,而交通事故也越发频繁。有媒体统计显示,新能源车的年火灾事故率约为0.03%。相比之下,传统燃油车的则为0.01%-0.02%。这意味着,电动车比燃油车更容易燃烧。

    以上数据尚有争议,我们姑作参考,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新能源保有量越来越多,事故发生率只会越来越高。这除了“孕妇效应”的影响,更有新能源车电子化越来越普遍,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因素的影响。

    而就智驾而言,本身就是一个新事物,事故概率高,也实属正常。再加上舆论过于关注,总给人“智驾不安全”的负面印象。虽然智驾事故时有发生,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否认新能源、否定智驾。

    4月1日,《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正式施行,首次允许L3级私家车合法上路。这意味着,智驾是未来城市出行的必经之路。而在确保智驾足够安全的道路上,车企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结语:

    由智驾事故导致人员伤亡,小米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小米没有倒在产品质量上,也希望不要倒在智驾上,同时,也希望消费者理性看待这次事故,不要因此就否定所有新能源车和智能车。

    但如何让消费者放心把命交给智驾,交给智能汽车,却是小米以及所有车企需要花心思好好琢磨的事情。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