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小米SU7高速爆燃致3人死亡事件调查进展:聚焦智能驾驶与电池安全

    谢团结123头像谢团结123头像
    谢团结12304-03

    截至2025年4月3日,小米SU7(图片|配置|询价)高速碰撞爆燃致3人死亡事件的调查仍在进行中,以下是综合官方回应、家属动态及技术分析的最新进展:

    一、事件概述与时间线

    1. 事故经过

    2025年3月29日22时44分,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安徽德上高速池祁段行驶时,因施工路段改道逆向车道,车辆以116km/h的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行驶,系统检测到障碍物后发出预警并减速。驾驶员接管后,车辆仍以97km/h时速撞上隔离带水泥桩,随后爆燃起火,车内3名女性(均为21-23岁大学生)遇难。

    2. 关键时间节点

    - 3月29日22:27:NOA激活,车速116km/h。

    - 22:44:24:系统检测到障碍物,启动减速并发出“注意障碍”提示。

    - 22:44:25:驾驶员接管车辆,制动踏板开度31%。

    - 22:44:26-28:车辆碰撞隔离桩,随后爆燃。

    - 22:44:39:车端Ecall触发,紧急呼叫120。

    - 23:00:救援抵达现场,3人已无生命体征。

    二、官方回应与调查进展

    1. 小米公司的应对

    - 成立专项小组:3月30日赶赴现场,31日向警方提交车辆数据,包括NOA接管记录、制动踏板开度等。

    - 雷军致歉:4月1日公开表示“小米不会回避责任”,承诺配合调查并协助家属善后。

    - 技术解释:

    - 事故起火原因“推测系撞击后整车系统严重受损导致”,非自燃。

    - 标准版SU7未配备激光雷达,依赖视觉方案,AEB功能仅针对车辆、行人、二轮车,不响应施工路障等非标准目标。

    - 车门配备机械应急拉手,但碰撞后可能因结构变形或电路故障导致无法开启。

    2. 警方与监管动态

    - 警方调查:铜陵市公安局介入,事故定性为“单方面撞护栏”,具体原因待通报。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4月2日启动缺陷调查,重点关注智能驾驶系统对施工场景的识别能力。

    三、家属诉求与争议焦点

    1. 家属不满与行动

    - 沟通质疑:部分家属称小米未主动联系,遇难者母亲曾发文控诉“遗体碳化,只剩骨头架子”,后删除博文并与小米会面。

    - 法律诉讼:家属计划提起诉讼,质疑车辆安全设计(如车门锁死、电池爆燃)及小米的宣传责任。

    - 隐私保护:家属呼吁停止传播遇难者照片,称家中老人尚未知情。

    2. 技术争议

    - 智能驾驶可靠性:

    - 标准版SU7的NOA在施工路段的识别能力不足,从预警到碰撞仅2秒,驾驶员接管后制动不充分。

    - 事故路段限速40km/h,但车辆时速97km/h,智能系统未主动降速。

    - 电池安全性:

    - 涉事车辆搭载弗迪刀片电池或宁德时代电池(随机混装),宁德时代否认供应,弗迪未明确回应。

    - 标准版未采用电芯倒置技术,撞击后热失控可能加剧爆燃。

    - 逃生设计缺陷:

    - 车门应急拉手未被有效使用,推测与碰撞后结构变形或电路失效有关。

    - 现场救援视频显示,消防员破窗耗时8分钟,远超国标“5分钟逃生时间”要求。

    四、行业影响与社会舆论

    1. 对小米的冲击

    - 股价波动:4月2日小米股价跌超5%,市值蒸发近700亿港元。

    - 品牌信任危机:舆论质疑小米“过度宣传智驾”“推卸责任”,部分用户呼吁抵制。

    2. 智能驾驶行业反思

    - 技术边界:事故暴露纯视觉方案在复杂场景下的局限性,行业或重新评估激光雷达的必要性。

    - 责任划分:L2级辅助驾驶的责任归属问题引发讨论,车企宣传需更明确风险提示。

    五、最新进展与未来方向

    1. 家属与小米会面

    4月2日,三家遇难者家属与小米工作人员会面,等待警方调查结果。小米表示“将持续配合调查,尽最大努力回应关切”。

    2. 技术复盘与改进

    - 小米计划对NOA系统进行算法优化,提升施工场景识别能力,并可能通过OTA推送补丁。

    - 电池供应商弗迪或面临进一步调查,电芯倒置技术的安全性争议仍待解决。

    3. 监管与法律进程

    - 警方预计4月中旬公布初步调查结果,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缺陷调查或推动行业标准更新。

    - 家属诉讼可能聚焦产品缺陷、虚假宣传及应急设计不足。

    总结

    目前,小米SU7事故的核心争议集中在智能驾驶系统的可靠性、电池安全性及逃生设计缺陷。尽管小米已启动调查并致歉,但家属与公众仍期待更透明的技术分析和责任认定。事件的最终结果或将影响智能驾驶行业的技术路线与监管政策,同时对车企的危机公关与用户沟通提出更高要求。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