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多家媒体报道,北京时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对进口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加征25%关税,政策将于美东时间4月3日正式生效。这一决定不仅在美国本土引发强烈争议,更在全球汽车产业链掀起波澜。根据白宫声明,此举旨在"保护美国制造业基础",但现实中的复杂影响已引发各利益相关方的深度担忧。

从政策细节来看,此次关税调整覆盖范围广泛,涉及整车及传动系统、发动机控制单元等关键零部件。特朗普在3月26日的表态中强调"汽车关税将会是永久的",并声称"在美国制造汽车无需缴纳关税"。然而,美国汽车研究中心数据显示,目前全美在售车辆中,进口车占比达48%,且本土生产的汽车平均含有30%的进口零部件,这使得关税政策的实际影响远超表面预期。
根据美国商务部数据,2023年美国汽车及零部件进口总额达到3790亿美元,其中来自墨西哥、加拿大、德国、日本和中国的进口占比达72%。以福特F-150皮卡为例,其发动机在加拿大铸造,变速箱来自墨西哥,电子系统组件源于亚洲,这种生产模式意味着25%的关税将在每个流通环节重复计征。安德森经济集团测算显示,这种累进式征税可能导致单车成本增加4000至12500美元,相当于当前美国市场汽车均价的22%-65%。
美国本土汽车制造商正面临两难困境。据彭博社披露,三大汽车制造商在政策公布前已启动紧急游说,要求对287种关键零部件实施关税豁免。通用汽车提交的评估报告显示,若全面执行新关税,其年度生产成本将增加43亿美元,相当于削减2.4万个工作岗位。汽车分析师伊万·德鲁里强调:"美国没有任何一款汽车能实现100%本土零部件生产,所谓'完全本土制造可避税'的设想违背现代汽车工业基本规律。"
国际社会的反应同样激烈。德国总理朔尔茨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开幕式上直言,这种"以邻为壑"的政策将摧毁全球汽车产业三十年来的协作成果。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美国市场占德国车企全球销量的22%,但大众集团在美国销售的Atlas车型仍有31%的零部件来自欧洲供应商。日本经济产业省紧急测算表明,雷克萨斯品牌对美出口车型的平均成本将增加28%,可能被迫削减30%的北美经销商网络。长期来看,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会对全球汽车业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可能倒逼部分生产线转移到美国本土。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