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深夜高速,116km/h,小米SU7(图片|配置|询价)燃成火球,三位乘客不幸遇难。智能驾驶,究竟是科技的福音,还是潜藏的死神?

【第一高潮】有人说,小米的智能驾驶害死了人!也有人反驳,驾驶员操作不当才是罪魁祸首。事故责任,究竟在谁?
【发展过程】3月29日,安徽铜陵,一辆小米SU7撞上水泥护栏后起火,三名乘客身亡。小米官方声明,事发时车辆正处于NOA(领航辅助驾驶)状态,时速116km/h,因施工路段改道逆行。记录显示,NOA发出障碍物警报后1秒,驾驶员接管车辆,但3秒后,悲剧发生,碰撞前车速仍高达97km/h。事故调查组已成立,真相究竟如何?我们拭目以待。一位痛失爱女的母亲悲痛欲绝,她曾多次劝告女儿不要过度依赖智能驾驶,然而女儿却对这项技术深信不疑,认为“方便、安全”。这起事故,也引发了人们对智能驾驶安全性的深刻反思。

【第一低潮】事故发生后,网络上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支持小米的用户认为,驾驶员操作失误才是主因,智能驾驶只是辅助系统,不能完全依赖。一些车评人也纷纷站队,为小米辩护。然而,这种平静之下,隐藏着更大的危机。
【第二高潮】中保研的测试结果显示,小米SU7在64km/h的偏置碰撞测试中获得了G级评价,表现优秀。然而,这次事故的碰撞速度高达97km/h,远远超出了测试标准。更令人震惊的是,事故车辆的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似乎并未生效。小米曾在发布会上宣称,SU7能在135km/h下成功刹停,但这起事故却无情地戳破了这个神话。

【第二低潮】事故调查仍在进行,各方说法不一,真相扑朔迷离。有人质疑小米的智能驾驶技术不够成熟,也有人指责驾驶员操作不当。与此同时,新的问题出现了——智能驾驶的普及,是否会带来更大的安全隐患?越来越多的车企将智能驾驶作为卖点,甚至掀起了“智驾平权”的浪潮,但技术的成熟度和用户的认知水平,真的跟上了吗?
【写在最后】小米,一家以“为发烧而生”著称的公司,如今却因为一起致命车祸,站在了风口浪尖。这场事故,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智能驾驶,真的是未来出行方式的最佳选择吗?我们不妨反过来想,如果所有车辆都配备了完美的智能驾驶系统,是不是就意味着绝对安全?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技术进步的背后,也需要我们更加谨慎地思考和探索。

【小编想问】小米SU7高速起火,真的是智能驾驶的锅吗?难道驾驶员一点责任也没有?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