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德上高速池祁段突然响起剧烈的撞击声。 根据安徽省公安厅的通报,一辆白色的小米SU7(图片|配置|询价)标准版在施工路段撞上水泥隔离桩,车上三名女大学生当场遇难。这辆车在事故前12分钟刚开启智能驾驶模式,车速定在116公里每小时。就在同一时间,武汉的小米工厂还在忙着把第2.9万台新车装车发运,雷军刚在微博上庆祝"产能稳定提升"。
生死四秒钟:系统警告到起火
网上流传的现场视频里,被撞碎的水泥桩散落在逆向车道上。铜陵应急管理局证实,这段高速因为维修封闭了主车道,临时用水泥墩子隔出改道路线。小米的数据显示,车子在晚上10点27分打开NOA智能驾驶,保持116公里的时速开了17分钟后,仪表盘突然跳出"注意前方障碍"的红色警告。

"正常人根本来不及反应。"浙江省消保委的汽车专家汪英来在事故分析会上拿着数据说,从系统发出警告到撞车只有短短两秒。按照科学测算,司机在100公里时速下至少要1.5秒才能清醒判断,再加上1秒踩刹车的时间,这还没算上半夜开车容易犯困的影响。
拆开烧毁的车架能看到更多问题。标准版不仅少了激光雷达,连电池保护也打了折扣。高配版用的"电芯倒置"技术能让电池着火时往下喷火,但标准版的电池直接挤进驾驶舱。国家规定事故后要有5分钟逃生时间,这次却只有72秒。消防记录显示,三个姑娘被卡在完全变形的车架里动弹不得。

黑夜里的视觉盲区
"晚上开纯视觉的车就像蒙着眼开车。"北京一家雷达公司的技术总监说,小米标准版装的12个超声波雷达加1个毫米波雷达,晚上最多能看清60米。对比高配版装的激光雷达能看200米,标准版在116公里时速下留给系统的反应时间只有不到2秒。
这种事不是头一回发生。去年12月江苏就有车主差点出事,他的电动车晚上没认出施工锥桶,自动刹车在最后50米才启动。有报告显示,2025年装激光雷达的车子事故率比纯视觉方案低了43%,特别是在晚上复杂路况下。

价钱账本揭开了另一个秘密。标准版卖21.59万,智驾系统硬件只占成本的8%,而高配版光激光雷达和双芯片就占15%。有机构算过,要是给标准版装上激光雷达,每辆车要少赚5000块。
人机抢方向盘的难题
事故时间线暴露了更麻烦的问题。晚上10点36分系统提醒"握好方向盘"时,车子已经自己开了9分钟。按照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要求》,系统应该在司机分心10秒后自动刹车,但小米直到撞车前2秒才交出控制权。

"这就是把责任推给消费者。"北京一位律师指出,车企卖车时把智驾吹上天,说明书里却写着"要随时准备接管"。这种矛盾让法院也头疼——今年3月广东判过一起特斯拉事故,最后判车企赔30%,就因为系统没达到宣传的效果。
股市反应更直接。4月1日港股开盘,小米股价一天跌掉120亿,做激光雷达的公司却集体涨了7%。小鹏、蔚来连夜改策略,宣布20万以下的车也要装激光雷达。

没有赢家的技术竞赛
烧焦的车架子运到合肥检测中心那天,雷军正在给质量部门颁奖。这款车去年9月还拿过碰撞测试最高分,现在却成了众矢之的。调查显示,43%的年轻人暂时不敢买智能车,转头去看燃油车了。
标准缺失让问题更严重。虽然国家推荐10秒接管时间,但"推荐"两个字让车企钻了空子。更吓人的是测试时间——有工程师爆料,小米智驾系统测试时间比同行少40%,有些场景直接用电脑模拟。
公路部门开始"迁就"汽车。安徽交控集团宣布,全省夜间施工区要加装反光标识,这相当于给纯视觉的车子多留150米反应距离。但这种"让道路适应汽车"的做法,反而暴露了技术路线的根本问题。
目前,事故车的黑匣子还在解析中。 小米专项组保证三天内公布全部数据,这个曾经创下"28分钟卖出5万台"纪录的品牌,正在经历智能汽车时代最残酷的考试。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