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哪吒汽车解散研发团队”的传闻引发广泛关注,尽管官方多次辟谣称其为“不实消息”,但结合多方爆料与公司现状,这一事件折射出哪吒汽车深陷资金危机、战略失误与市场信任崩塌的多重困境。以下从传闻与回应、财务危机、战略失误及行业警示四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传闻与回应:矛盾的舆论场
- 传闻核心内容
据多家媒体报道,哪吒汽车自3月中旬起开始解散研发团队,赔偿方案为“N+1”,约200名员工正在办理离职流程,占员工总数的12%。此外,爆料称2024年10月全员降薪50%,部分员工工资甚至降至上海市最低标准2690元,且存在拖欠供应商货款、工厂停工等问题。 - 官方回应与争议点
哪吒汽车通过客服、法务部及官方微博多次否认解散研发团队,称其为“组织与流程优化”,并强调工资正常发放。但员工内部爆料显示,研发团队规模已从2000人缩减至200人(裁员90%),且存在社保停缴、赔偿拖延等问题。这种官方声明与员工实际遭遇的矛盾,进一步削弱了公众信任。

二、财务危机:资金链断裂的倒计时
- 资金池见底与债务高压
根据公开信息,哪吒汽车累计融资228亿元,但截至2023年底,净资产仅剩29.31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8.37亿元,资金链濒临断裂。天眼查数据显示,其关联公司被执行总金额超1.6亿元,存在多条股权冻结与限制消费令,法定代表人方运舟多次被限消。此外,供应商集体讨债事件频发,债务规模被曝高达100亿元,远超此前估计的60亿元。 - 自救努力与融资困境
哪吒汽车曾计划通过海外扩张、IPO推进及毛利率转正实现盈利,但2024年销量暴跌49%至6.45万辆(仅为目标的25%),2025年前两月销量跌至三位数,市场表现断崖式下滑。尽管创始人方运舟提出“2025年六大改革”,但融资谈判进展缓慢,若二季度前无法获得新资金,停产或破产风险将急剧上升。

三、战略失误:高端化与市场错位
- 押注高端化的失败
哪吒汽车曾推出中高端车型哪吒S与哪吒GT,耗资20亿元研发,但定价策略失误(初期定价过高后大幅降价)导致品牌形象崩塌,两款车型月销不足千辆。与此同时,其原有低价车型市场被比亚迪、五菱等品牌蚕食,形成“两头落空”的局面。 - 管理层权责模糊与战略摇摆
前CEO张勇因营销乏力与定价失误被诟病,而创始人方运舟主导的海外扩张计划也因品控问题遭遇退单,战略方向模糊加剧内部混乱。研发投入占比低引发的“技术空心化”质疑,进一步削弱了市场竞争力。

四、行业警示:新势力淘汰赛加速
哪吒汽车的困境并非个案,而是新能源汽车行业从“烧钱换规模”转向“技术深耕”的缩影。2024年高合汽车停产、极越汽车债务爆雷已预示尾部玩家的出局风险。行业警示在于:
- 造血能力重于融资能力:依赖资本输血而忽视盈利模式的企业难以为继;
- 用户价值与技术壁垒:低价竞争与营销噱头无法替代核心技术积累;
- 战略定力与市场洞察:盲目高端化或扩张需以精准需求分析为前提。
结语:生死时速下的最后窗口
哪吒汽车能否存活取决于二季度的融资结果,但其更深层的挑战在于重建市场信任、优化产品线与修复供应链。即便融资到位,工厂复工、供应商关系修复及品牌重塑仍需时间。若失败,其或将步威马后尘,成为新势力淘汰赛中的又一牺牲品。这场危机不仅是企业的生死考验,更是行业转型期的深刻警示:唯有回归技术本质与用户价值,方能在红海中突围。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