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小米SU7严重车祸,该给全行业一些反思了

    车事评点头像车事评点头像
    车事评点04-02

    4月1日,愚人节,全国人民却被一起交通事故搅乱了心绪。

    根据媒体报道,2025年3月29日,一辆小米SU7(图片|配置|询价)在高速公路行驶过程中遭遇到严重车祸,造成了3名女大学生不幸遇难。

    这起事故之所以关注度极高。首先因为主角是3名年轻的女大学生,本该是花样的年纪,有着无限美好的前程,却因为车祸被永远定格在了那一天。更重要的是,因为她们驾驶的车辆是小米SU7,一个被年轻人信仰的品牌和一款被年轻人热爱的车型。

    按理来说,一个品牌和一款车被年轻人喜爱,本身是好事。但最近听到小米SU7与小米SU7 Ultra的交通事故实在有点多,忍不住说几句。

    在燃油车时代,被年轻人膜拜的车除了百万级超跑,绝大多数零百加速进入不了5秒以内。但电车时代,尤其这两年厂家拼命卷性能以后,5秒感觉都要成常态了。比如小米SU7的入门版零百加速5.28秒,高配的四驱版2.7秒,小米SU7 Ultra更是只要1.9秒,而它们的价格,分别是21.59万、29.99万和52.99万。

    百万级超跑的受众群体狭窄,且购买了的人恐怕舍不得天天开出来“炸街”,但如今这种“速度怪兽”平民化了以后,尤其交到了对速度与安全缺乏敬畏的人手上,结果可想而知。

    而这些事件发生以后,沉痛之处在于,我们似乎很难去责难任何一方。怪品牌?但品牌推出的产品合法合规;怪驾驶者,但驾驶者已经承受了血的代价。所以你除了感到沉痛,还有一种无力感。

    到底是谁的错?

    3月29日的这起事故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同样的沉痛和无力感。

    3个20出头的年轻女孩,或许都没有多少实际的驾驶经验,但就开着一辆零百加速5秒级的小米SU7飞奔在深夜的高速公路上。更关键的是,她们启动了车辆的NOA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并且根据其中驾驶者罗某的母亲转述,其女儿高度信赖这套系统。

    其一,可能因为她高度信赖小米汽车;其二,这两年各汽车品牌狂卷智驾,各种营销话术将它吹得神乎其神。但现实中,智驾失灵导致的惨痛案例太多了。

    根据媒体报道及小米官方披露的信息,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NOA状态并以116km/h的时速行进。事发路段因施工修缮,用路障封闭自车道、改道至逆向车道。车辆检测出障碍物后发出提醒并开始减速。随后驾驶员接管车辆,持续减速并操控车辆转向,随后车辆与隔离带水泥桩发生碰撞,碰撞前系统最后确认的时速约为97km/h。

    争议在于,从NOA系统发出风险提示到驾驶员接管只间隔了1秒,到碰撞发生只有2秒,也就是说,从系统完全退出至碰撞发生,只留给了驾驶员2秒的反应时间。在晚上10点又车速过快的情况下,别说年轻女孩,就算老司机大概也反应不过来了。

    另据媒体报道,这台小米SU7是标准版车型,没有激光雷达,它的纯视觉模式在夜间识别效果本就相对欠佳,另在行驶速度超100km/h的情况下,由于检测距离相对有限,AEB存在没有触发的可能性。但是,有没有激光雷达的技术差异是什么?恐怕这些年轻女孩并没有提前了解过,因为这些东西即使老司机也未必完全搞得懂,官方营销话术,很多时候总能够让你云里雾里。

    2025年被全行业定义为“智驾元年”。除了小鹏、小米、鸿蒙智行等新势力,传统主机厂的比亚迪、长安、吉利、奇瑞、广汽等,也都发布了各自的智驾品牌,大有将高阶智驾卷成白菜价的趋势。

    然而在这股趋势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丝不安。当智驾下放的速度太快,搭载的车型越来越便宜,也就可能意味着它的驾驶者很多是刚出社会的年轻人,他们勇于尝鲜敢于冒险,但也更容易轻信系统的可靠性。即使老司机,也可能在多次尝试后对系统产生一定的依赖和误判,比如林志颖的事件,乃至许多智驾系统失灵的案例,都是。

    而所有这些案例都存在同样的争议,那就是无论海外还是我国,对开启了智驾系统后所产生的交通事故,都很难清晰厘定责任归属问题。

    还有一个争议在于,当车辆发生碰撞以后车门锁死,电池爆燃导致驾乘者无法逃生。

    根据法规要求,车辆发生足以使安全气囊展开的碰撞时,所有车门都应自动解锁。但至今为止,已经有过很多剧烈碰撞后车门无法打开的案例。

    比如去年4月份,山西运城一辆问界M7高速追尾后起火,车门无法打开致司乘3人死亡曾引发舆论关注;去年7月,成都一辆高合HiPhi X剧烈碰撞后隐蔽式门把手因断电无法打开,导致车内人员无法逃脱,外界人员也无法及时进入。此外,特斯拉、蔚来、理想、零跑等等,都传出过碰撞后无法顺利打开车门的情况。

    这些案例至少反映了两个问题。

    其一,无论厂家宣传得如何完美,锂电池始终都是存在爆燃隐患的,或许它能抗得住针刺和枪击,但不一定扛得住某种角度和速度的撞击。所以,少说零自燃、零起火这样的营销词汇。

    其二,虽然我国实施的标准中,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燃就算合规。但实际案例中,剧烈撞击后车门无法及时打开的问题,依旧导致不少悲剧发生,不管是为了美观和风阻而诞生的隐藏式门把手,还是剧烈撞击后电源信号切断导致车门锁死等,都值得设计师和工程师们深刻反思一番。

    总之,谁都不希望同样的悲剧再发生第二次。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